mirrormedia
美食旅遊

長崎人愛吃的強棒麵 竟源自福建話的「呷飯沒」?

發佈時間2018.12.02 15:57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各種海鮮、蔬菜、豬肉在大鍋裡與麵條同煮,就是日本人最愛的中華風「強棒麵」。
攝影
在長崎街頭,很難找到拉麵店,舉目所見,全都是「強棒麵」與「皿烏龍」的專賣店,強棒麵就是如大雜燴一般的搶鍋麵、雜菜麵或什錦麵,皿烏龍則是廣東炒麵,兩者都是中國與日本飲食文化揉合而成的庶民美食。日語的強棒麵念作「ちゃんぽん」,說法起源有好幾種,比較可信的是從福建話的「呷飯沒」延伸而來。
據說在日本明治30年代,一位住在長崎的中國人陳平順,為了幫貧窮的中國留學生補充油水,想出了用豬骨加魚貝類熬製湯頭,加上大量蔬菜與少許豬肉,麵條則是不加鹼水的粗麵,能夠很好地吸收湯汁,造就這款長崎的獨門美味「強棒麵」,據說就連明治維新時的重要人物勝海舟,也很愛這碗麵呢。
強棒麵的日語發音是「ちゃんぽん」,名字來源有好幾種說法,有人說是將日語裡擬聲字的組合,意思是混合而成的什錦麵。也有人說是從福建話的招呼語 「呷飯沒」演變而來,因為陳平順是福建人,這種什錦麵的作法也很貼近福建的滷麵或燜麵,可信度較高。
至於跟廣東炒麵簡直是雙胞胎的「皿烏龍」,則是有粗跟細兩種麵條選擇,但都是油炸麵條,據說這是出自長崎唐人屋敷的一款料理,因為海鮮、蔬菜、豆芽菜和豬肉的組合非常美味,還跟日本人的烏龍麵賣的價錢一樣便宜,因此剛推出就受到當時的年輕人歡迎,後來因為皿烏龍的製作程序比較複雜,還成為比強棒麵高級的料理,沒多久,便有人開起了強棒麵和皿烏龍的專賣店,自此成為長崎名物。
「強棒麵」必須用能吸收湯汁的粗麵條,吃起來才對味。
「皿烏龍」的醬汁與麵條是分開放置,要吃的時候把像王子麵的脆麵壓碎,自己淋上適量的醬汁即可。
四海樓也有賣中式「水餃」。
「糖醋排骨」也是這裡受歡迎的菜色。
「四海樓」是長崎強棒麵的發源地,也是觀光客必至的朝聖地。
【 加入鏡週刊會員,觀看全文 】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