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88年,包袱瓶再度現蹤於香港蘇富比拍賣場,被香港知名富商、人稱「大劉」的劉鑾雄以港幣二百多萬元買下。2000年,劉鑾雄再售出包袱瓶,當時曹興誠以港幣2,400萬元(新台幣9,500萬元)購入。「當時,他在同一場拍賣,還購入了嘉靖五彩魚罐。」仇國仕回憶。
「乾隆料胎包袱瓶」由香港知名富商劉鑾雄(右)於2000年拿出來拍賣,曹興誠以港幣2,400萬元標下。(東方IC) 包袱瓶拍賣消息吸引各方買家注意,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甚至是西方的藏家都有興趣,「預期包袱瓶的成交價超過港幣2億元(約新台幣8億元),最後成交價無法預料。」仇國仕說,而市場人士則預估成交價至少港幣2.3億元。如果這次包袱瓶真的以港幣2.3億元落槌,等於是翻了10倍的價格售出。
其實早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曹興誠以2.8億元高價標下「清乾隆御製料胎畫琺瑯西洋母子圖筆筒」,並義拍捐給四川汶川大地震賑災時,他就曾對外透露,手中有只畫鳳的包袱瓶,說的就是這只清乾隆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
「胎有三種材質,一種是銅胎,銅胎畫琺瑯;一種是瓷胎,瓷胎畫琺瑯;銅跟瓷都可以熔高的溫度。但玻璃就不行了,玻璃的熔點和琺瑯的熔點非常接近,所以料胎的東西很少,因為大部分都燒壞了。」當時化身琺瑯器專家的曹興誠侃侃而談。
曹興誠2000年買下乾隆包袱瓶,同時買下「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圖)當作聯電在美國上市的禮物。(翻攝自騰訊新聞網) 包袱瓶不是曹興誠第一件在拍賣市場讓人驚豔的藏品。2年前,他曾釋出逾30件藏品,其中,「北宋汝窯天青釉洗」在蘇富比以港幣2.94億元(約新台幣11.6億元)天價拍出,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最高紀錄。另一件「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則在佳士得只用了不到5分鐘,便以港幣2.14億元(約新台幣8.4億元)成交,當時還引發宋瓷對明瓷、曹興誠打曹興誠的瓷王之爭,讓收藏界津津樂道。
2年前蘇富比秋拍,曹興誠釋出「北宋汝窯天青釉洗」,在蘇富比以港幣2.94億元天價拍出,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最高紀錄。 當時他接受港媒專訪打趣地說:「拍賣行常跟我說,藏品要小心,沒處理好,將來小孩子會打官司。」不過市場人士表示:「瓷器保管不易,一場地震可能就毀了,曹先生可能是在整理自己的收藏。」
事隔2年,曹興誠為何又要出手拍賣手中珍藏?知情人士對本刊說:「2年前,曹董(曹興誠)拿30件出來秋拍,有一半沒拍出,這次要繼續拍,總要有個吸睛珍品,這件乾隆的包袱瓶就成了領頭羊。」
曹興誠曾入選全球百大收藏家之列,家中收藏從商周的青銅器、古玉,唐三彩及彩繪雕塑,與宋至清代瓷器,有小故宮之稱。(翻攝自國立交通大學官網) 據了解,中國藝術品市場也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今年9月1日起,中國古董和藝術品,不論從何處進入美國,都將要徵收10%關稅。過去紐約拍賣會曾靠中國藝術品撐起一片天,少了美國這個全球最大藝術市場的流通性,是否造成中國藝術品價格波動,已成全球藏家關注焦點。「投資眼光高明的曹董,應該看到中國藝術品已經達到歷史高點,趁機整理非主力藏品,順便獲利了結。」知情人士分析。
曹興誠曾入選全球百大收藏家之列,手中藏品從商周的青銅器、古玉,唐三彩及彩繪雕塑,與宋至清代瓷器,乃至現代藝術家的書畫、玻璃創作,多到令人目不暇給,他的收藏室被業界封為「小故宮」。
追溯曹興誠的收藏史,起源於90年代,一個學電機做電子的大老闆踏入藝術領域,全因一塊假玉。為了送朋友一件美玉,他透過古董商買了幾件玉器,還收到老闆贈送的相關書籍,喜好追根究柢的曹興誠,發現拿到的幾件古玉都是國外大博物館館藏的複製品。
曹興誠(右)形容自己收藏古董:「只收藏一樣東西,那就是覺得很美,能怦然心動的東西。」圖為曹興誠與夫人陳如珍(左)一起欣賞藏傳佛像古物展。(聯合知識庫) 於是他退還假貨,開始他科學驗證古董的興趣,多年前曹興誠受訪時,被問到如何不被騙?「一開始非真不買,不知道真假就不要買。」「如果一開始收假(貨)就很難回頭,因為沒人會提醒你(是假的),結果一路以假為真,會被收假的包圍,一直買到假貨。」曹興誠笑著說。
有人說買古董都要繳點學費,他覺得這樣的態度是不對的,「就像醫學院跟學生說『反正當醫生總是會醫死幾個人』一樣是不合理的。」「不買假、不買爛,多看真品、多比較。沒有比較就買東西,連真假高低也不知道,這不可以,當藏家要有這樣的基本概念。」他還以買股票聽人報明牌為例,很容易買到假貨。
藏齡超過30年的曹興誠,常說自己的收藏不追求數量,比較重視精美而沒有真偽爭議的東西;他把個人藏館命名為「樂從堂」,「樂從」就是「樂於從命」,他說過這背後的意義是「老天給我什麼,我就保管什麼東西,樂於接受」,取名靈感來自一本書《臣服的力量》(The Power of Surrender),主張大部分情況快樂地接受,別抗拒就好。
曹興誠收藏古董,最愛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他認為中國青銅器美學的成就很高。 曹興誠不只收藏貫通古今中外,更自成一家之言。常見他把家裡古今中外文物混搭放置,像是客廳放有一尊千年前的北齊石雕佛像,背後則是日本當代藝術家千住博的瀑布名畫,在燈光的映照下,發出藍紫色的色調,顯得恬靜而出色。「這尊佛像的原主人是廖偉志(已故微風董事長),他有次來我家作客,一看覺得面熟,驚呼『這是我那尊喔?』才向他解釋,原因就在於打燈的方式。」
曹興誠喜好古今混搭,家中有一只千年前的北齊石雕佛像,背後則是日本當代藝術家千住博的瀑布名畫。 曹興誠常笑說,自己這麼多收藏通通都是老婆的。其實,曹興誠的夫人陳如珍是學財務出身,曾對他花大錢買古董相當不滿。但有一次曹興誠出脫一件古玉,比當初標下的價格高出十倍之多,「此後她再也不反對我買古董了。」曹興誠回憶。
今年73歲的曹興誠,二十多年前與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各擁一片天。1984年,時任聯電總經理的曹興誠,曾飛往美國向張忠謀提出轉型晶圓代工的想法,卻遭到否決。沒想到,3年後張忠謀回台擔任工研院長、創立台積電時,還兼任聯電董事長,讓二人種下心結。1991年曹興誠結合其他董事,以競業迴避為由逼張辭去聯電董座,從此開啟晶圓雙雄爭霸的歷史。
後來曹興誠當上聯電董事長,2006年卻因投資大陸和艦案遭起訴,他辭去董事長一職,改任榮譽董事長;2011年放棄中華民國國籍,入籍新加坡。
原本跟父母一樣是回教徒的曹興誠,19年前因和法鼓山聖嚴師父對談而親近佛教,他曾說:「佛家講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錢財是身外之物。」今年秋拍,曹興誠再度割愛珍品包袱瓶,誠如他所說:「收藏的最高境界,是只鑑賞而不收藏。」有時單純欣賞就好,並非一定要擁有,他相信文物流傳幾千年,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愛收藏張大千美女圖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是科技業愛收藏的大企業家。 科技富豪愛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