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進步,醫材走向電子、化學、材料應用,他直言,這是台灣科技領先世界的長項,「結合資通訊和小型化製造技術,利用AI感知器快速得到生物資訊,透過電子結合精密、塑膠、快速量產,過程中未使用生物技術。」
「台廠握有研發、創新、製造的實力,有機會為生技業注入新的營運思維、產品服務,並將昔日的成功經驗轉為外界對生技公司的信任。」生技掛牌業者認同宣明智看法,「有科技大廠背書,確實有機會改善募資難度。」
近年科技大老高調暢談生技夢。昔日曾看淡生技的台積電,積極搶食數位醫療大餅;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當選生策會副會長,更被解讀科技圈掌握未來生技發展的話語權。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當選生策會副會長,從科技圈跨入生技產業。「計利當計天下利」成為科技大老發展生技業的雄心,尤其新冠肺炎燒進台灣,所有人都意識生技的重要性,有志投入生技的大老闆逮住任何機會,在總統蔡英文面前都不免多說一句,要讓生技業變成「護國神山」。
這4個字令宣明智感到振奮,「當然有機會。」但他話鋒一轉,「需要時間。」宣明智以最熟悉的半導體為例,台灣花50年爬到護國神山的地位,生物科技估計要10至15年。
宣明智(右)一手成立的宣捷,交棒長子宣昶有(左)營運。對於記者的追問,宣明智透露,他曾對蔡英文提到「有為者必瑞士」。為扭轉外界對於瑞士仍停留在鐘錶大國的刻板印象,他嚴肅指出,「瑞士有855萬人,是擁有知名藥廠的生技大國,反觀台灣有2,357萬人,就輸在沒走過他們茁壯生技的路。」宣明智拉高嗓門重複說:「就輸這點。」
瑞士製藥業發展已逾百年,其中生技產品出口額占全國約5成,握有羅氏(Roche)、諾華(Novartis),去年營收為全球唯二突破472億美元(約新台幣1.3兆元)的世界級藥廠,當地生技業積極與大學、醫院及科技公司合作,已將AI技術導入新藥與臨床研究。
宣明智觀察,台灣面積小,利於產業連結,政府應該建立更完備的臨床與認證機制,透過科研補助、健保額度提升來鼓勵醫院積極投入,「臨床代表效果,認證是產品價值,利用台灣資源內循環加速推廣全球的外循環。」他認為,終端醫療實力在國際間有目共睹,是台灣的最大優勢。
瑞士製藥發展逾百年,誕生國際知名藥廠羅氏。(翻攝Roche官網)由於生技投入時間長、成本高,一旦臨床、取證的時間拉長,投資人擔心回收,業者也憂心被新產品取代。「安全性是生技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在此前提把不必要的橡皮圖章拿掉,多一道傳輸就可能多一項錯誤。」他回憶,2014年高速公路拆收費站、改電子收費,許多人擔心造成行車不安全,最後證實僅是縮短了行駛時間,「政府部門要想辦法提升效率。」
宣明智以圍棋術語「雙眼活棋」比喻,「若能形成二個活眼,地盤自然不易遭對手提棋、攻下,自然能儲備國家安全、競爭力,想辦法讓生技成為資通訊之後第二個眼。」他以下圍棋的手勢點出未來產業發展重點。
「宣明智」這3個字,幾乎與聯電劃上等號。1982年受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重用,短短九年從業務員爬升總經理,2000年耗時30小時拍板聯電五合一案,帶領公司躋身國際晶圓行列,直至2008年才淡出。
他大笑自嘲:「當半導體成為顯學,留下來的邊際效益不高了。」宣明智決定重拾少年夢想,「我有色盲,無法考醫學院,看著父親身體狀況不好,決定從生技找出有潛力領域,挑戰自己。」他邊說著,邊露出不悔當年大膽決定的自信笑容。
2000年宣明智(右1)拍板5合1案,讓聯電躋身國際晶圓大廠。(今周刊提供)科技人轉戰生技業,宣明智徒手摸索全新領域,4年燒光10億元,成功讓宣捷幹細胞轉虧為盈;創立生命先鋒創投基金插旗生技,如今台灣、中國、美國都有他的足跡;更早在這波疫情前,看好快篩商機,今年初拿下亞諾法、寶齡富錦、泰博等本土品牌經銷權,下一步計畫引進更便宜的唾液試劑,有望比目前的市售價格更親民。
在宣捷員工眼中,行動派的宣明智總是放大格局,企圖以更高的角度解決問題。熟稔宣明智的友人透露,他再三呼籲政府重視生技,是看見陽明交大已有醞釀二次翻轉台灣產業的機會。
宣明智說:「台灣第一個半導體、電腦實驗室就在這裡。」陽明交大博愛校區早年為國內半導體研究重鎮,如今將以電資理工的基礎,跨入生技醫療領域。「我們很早就投入生技,1994年在此成立生科系,我是第4屆畢業生。」陽明交大生科院院友會長吳世揚談到博愛校區,流露出身為「交大幫」的驕傲。
交大幫瞄準生技,將以資通訊實力打造第2座護國神山。攤開博愛校區發展史,2011年起陸續興建實驗動物中心、生醫工程大樓。吳世揚表示,博愛校區將延續擅長的資通訊,連結陽明校區(前身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基礎研究強項,「博愛校區有腹地大的優勢,未來生醫重點就在這裡,計畫在2025年成立深耕神經、腫瘤及心臟三大領域的『未來醫院』。」
談到博愛校區大轉型的重要推手,其實是專精分子生物、中研院院士吳妍華,也是第10任交大校長。宣明智自爆時任交大校友會長,親自拜訪吳妍華,請她出任新校長,她原以當了10年陽明大學校長為由拒絕,「我說妳這麼能幹,身體這麼好,鍥而不捨打動她,才有專攻生醫領域的賢齊館,我也幫忙募款。」
宣明智發揮交大幫的精神,鼓勵科技人跨足生技。「交大人幫交大人,交大人幫大家。」台灣電子科技在全球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如今陽明交大併校,昔日半導體的實力集結成新一波生技新軍。宣明智看好醫材,2013年成立「互貴興業」,也找上同為交大幫的緯創董事長林憲銘打江山,中租更出資550萬美元相挺。
宣明智要以「醫材導遊」寫下70歲人生篇章。 前互貴興業營運長、宣捷幹細胞總經理吳世揚指出,「光是中型醫院至少添購8,000至10,000種醫材,而每款醫材隨著用途牽涉不同法規。」互貴興業組成4人跨國法律團隊,從原型開發到經銷代理一條龍協助,至今輔導40家企業、60項產品。
普生以B肝檢測起家,成為宣明智布局新冠檢測的一環。他以今年4月興櫃掛牌的醫材廠晉弘為例,利用電子、電機技術研發五官鏡,取代傳統大型儀器、散瞳劑,攻打國際市場2年未果,互貴花半年就幫它順利取得海外藥證。
曾投資上百家公司的宣明智,除了看產業前景、產品潛力,更重視交情。他坦言,投資B肝檢測起家的普生,全因與董事長林宗慶熟識,得知交銀派其重整,義不容辭入股挺老友。普生總經理林孟德透露,「宣董有很多點子,曾提議將新竹高鐵打造為健檢空間,讓旅客把例行性的健檢變為日常。」
本土疫情爆發,宣明智(左3)發起行動快篩車挺進企業第一線。(互貴興業提供)半導體界人士表示,「老宣為人海派,只要使得上力,總是義不容辭提供建議,他常說『互貴』二字,要互為貴人、互相幫忙。」宣明智笑稱,70歲後的人生要當位「醫材導遊」,「繼續和大家互為貴人,交流、闖蕩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