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十多年歷史的台北華國大飯店,日前宣告不敵疫情,要在10月底熄燈。今年56歲的潘思亮,投入飯店事業近30年,他布局謹慎,出手快狠準,讓其所帶領的晶華酒店集團,成為台灣最賺錢的飯店業者,穩居業界龍頭。疫情爆發前,有長達9年的時間,晶華每年獲利都有約10億元水準,2018起連2年EPS超過10元,傲視同業,穩坐飯店股王寶座。
攤開晶華財報,可以發現縱然在疫情衝擊下,去年仍繳出每股盈餘5.18元佳績,今年上半年即使本土疫情嚴峻,仍淨賺3.8億元,被稱為疫情下全球唯一賺錢的飯店。
達美樂原是晶華轉投資事業,但今年本土疫情爆發,潘思亮以17億元出售,欲用來支付員工薪水。即便身為飯店業模範生,潘思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6月時,他做了痛苦的決定,以17億元賣掉轉投資的達美樂,「這是變賣祖產,當初最壞的打算是,這筆錢用來付薪水撐個1、2年沒有問題。」股東會上,潘思亮語氣難掩激動地吐露緣由。
事實上,達美樂去年就貢獻晶華16億元營收,三級警戒期間,業績狂飆3倍,等於是集團的小金雞;潘思亮接受本刊採訪時,恢復在商言商的經營者本色,分析這是一樁對達美樂、晶華員工及股東三贏的交易。
「澳洲商Domino's Pizza Enterprises Ltd(簡稱DPE)是一家傳奇公司,日、德、英等全球十幾個國家的達美樂都是它在經營,專做數位轉型,是家賣披薩的高科技公司,年初主動找上我們,價格是我們十幾年前買價的4倍,也符合本益比,當然,疫情加速我們的談判,加上需要替公司買保險,就成了這樁交易。」
「它(DPE)是全球達美樂最頂尖的經營者,我是把女兒(達美樂)嫁到最好的家庭了。」本刊詢問,股東會時是以賣祖產來形容,潘思亮想了一下後回應:「當然會捨不得,但我心情是愉悅的,因為女兒嫁得好,當然會高興啊,但嫁女兒一定會心痛的。」
位於中山北路上的台北晶華酒店,是國內知名5星飯店。連飯店龍頭晶華,都得靠出售金雞來度過疫情寒冬,可想而知其他同業要面對的挑戰是何其嚴峻,「我是將心比心,如果連晶華都衰退了5、6成,其他衰退7、8成的同業要維持營運,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他嘆口氣說:「去年我站出來幫產業發聲,爭取政府紓困,有些人覺得晶華賺錢,沒立場談紓困。」面對誤解和委屈,潘思亮停頓了一下整理心情,「我是幫整個產業說話,台灣的國際觀光產業有上萬從業人員,如果企業撐不住,這群人的生計首當其衝。從去年疫情爆發迄今,台灣的國際觀光飯店就好像植物人一樣,已經躺在病床1年半,也漸漸被遺忘了。」
潘思亮深吸口氣,一句「我不想被當丐幫」道盡他的無奈心聲,儘管如此,他還是放下身段疾呼:「防疫很重要,我們當然配合政府政策,但犧牲最大的是國際觀光產業,所以希望政府至少給予去年的補貼方案,這樣才能保住員工。」說起這段話時,潘思亮字斟句酌,看得出他非常慎重。
去年政府的紓困方案,提供飯店人才培訓每人最高1萬8千元的補貼,針對業績衰退逾5成的飯店,也協助雇主保障員工8成薪;相較於去年三階段的紓困方案,今年政府的紓困4.0方案,薪資補貼只提供給業績衰退5成以上的旅宿業者,每名員工一次性補貼4萬元。
行政院在國內疫情嚴峻時推出紓困4.0方案,針對受衝擊產業紓困。(行政院提供)對此,潘思亮認為國際觀光產業是重症患者,政府應採取不同的處方,「現在是全部人都打疫苗,問題是我們病到呼吸都困難,給我打疫苗是沒有用的,我需要不一樣的藥、需要葉克膜!」
他憂心指出,現在市場進入振興經濟階段,但國際客人進不來,國際飯店談何振興?「就像政府突然對住院的重症病患說可以出院了。」
逐漸解禁、開放內用,也無濟於事嗎?潘思亮指出:「餐飲沒辦法取代客房流失的營業額,甚至餐飲收入都還比不上餐飲流失的營業額。」他略顯激動地說:「大家只看到週末坐滿人,其實那都是假象,平日根本是空城啊!」
面對艱鉅的疫情,潘思亮一面幫同業爭取生存的時間,一方面採取自救手段,除了賣達美樂度過難關,也雙管齊下拓寬財源,他不諱言地說:「集團旗下的國旅飯店救了我們,麗晶精品也救了我們。」
晶華就在自家飯店門口設置得來速服務。疫情警戒升級期間,晶華推出餐飲得來速大受歡迎,引來民眾大排長龍領餐。(翻攝TVBS新聞)去年疫情爆發後,針對國旅市場的晶英、捷絲旅,成為集團的支柱,潘思亮自豪地說:「集團旗下的國旅飯店住房率在各縣市都是第一。」至於麗晶精品去年貢獻晶華40億元營收,今年在疫情警戒升三級前,靠著強大的內需消費需求,今年第一季業績比去年同期大增80%,會員人數也破紀錄成長40%。
不只國旅與精品銷售成績亮眼,潘思亮並在第一時間喊出董監不領酬勞,堅持不裁員穩住軍心,1年推出80個專案,整合旗下餐飲品牌,推出得來速、晶華美食到你家線上點餐平台,搶攻餐飲外帶外送商機,友人透露:「潘董(潘思亮)在LINE上狂傳自家點餐平台,還要我們幫忙轉發。」
國際旅遊短期內難見曙光,晶華積極搶攻國旅市場。1976年成立的晶華,旗下除了台北晶華外,還有瞄準國旅市場的晶英、捷絲旅等品牌,餐飲也是集團要角,如故宮晶華、泰市場等,就連深入台灣各家庭的達美樂比薩,也曾是晶華轉投資事業;不只如此,晶華是最早擁有國際五星飯店品牌的本土飯店業者,近期和洲際飯店集團合作,目標未來10年將全球9家麗晶酒店拓展到40家。
晶華開發新成長動能的腳步沒有停下,身為龍頭企業領導者,潘思亮看到國旅的機會,3月初和東森集團簽約全新品牌「Silks X晶英薈旅」,預計2025年在東森林口總部大樓開幕,成為疫情下唯一推出新品牌的飯店業者。
看好國旅市場,晶華在疫情當下推出新飯店品牌Silks X晶英薈旅,和東森國際簽約2025年要在東森林口總部開業。此外,捷絲旅台南十鼓館在今年6月開幕,北投晶泉丰旅也預計要在2024年開業。潘思亮分析國際局勢,認為美、日市場對台灣企業較有利,目前也正和當地業者洽談,希望年底前簽成管理合作案;而他也打算升級線上購物平台,不只把自家美食賣到全台,還要賣精品,他興奮直言:「這些都是疫情前從沒想過的事。」
潘思亮透露,晶華計畫發展線上購物平台,要將自家美食及精品銷到全台。其實,晶華在海外也參與不少豪宅聯合開發案,從歐洲、美國、越南到印尼都有布局,他計畫引進此套模式到台灣,除聯合開發的飯店共構豪宅外,也有僅提供經營管理服務的模式,潘思亮透露,「目前已有多案洽談中,最快年底台南就會有好消息。」
這1年多來,疫情重創國際觀光飯店,讓在業界打滾30年的潘思亮挑戰甚鉅,心情也是喜憂參半,採訪尾聲,他說:「這1年多來,是我們企業經營狀況最不好的時刻,但也是我經營晶華30年來最有意義的一年。」
疫情重創飯店
- 寒舍大飯店:裁員近80人
- 華國大飯店:結束營業
- 台北文華東方酒店:紓困聯貸案展延,新增周轉資金,金額約280億元
- 台北國賓大飯店:申請危老重建
- 神旺大飯店:申請危老重建
- 資料來源:記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