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連假結束開工不憂鬱 克服春節「收假症候群」看這裡
發佈時間2022.02.05 15:58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
2022年春節即將結束,在經過大魚大肉,享受與家人、朋友們團圓的歡樂氛圍後,連假結束如何重回日常的生活作息相當重要,然而回到工作崗位上,若長時間出現精神不濟、意興闌珊,思緒無法從連假抽離等狀況,就可能要小心罹患「收假症候群」喔!
儘管精神醫學上沒有「收假症候群」的診斷,但每當連假結束總有民眾難以適應工作上緊湊的生活,可能會產生某些症狀,包括作息規律度較低、長期缺乏生活目標與意義、壓力調適能力較差,或本身已有精神疾病者,習慣以高感官刺激以及放縱的方式填充假期者,都可能是收假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本刊整理了4項「收假症候群」指標檢測,供讀者參考:
對於「收假症候群」,宜蘭縣衛生局心理衛生中心諮商心理師林郁娟曾表示,首先要先理解這些「收假」所產生的情緒是正常的,不需強迫自己停止思考「明天就要開工或開學」的事實,想回到往常的上班、上課的生理時鐘 ,提早「調時差」能有效幫助自己的身體理解即將要恢復正常作息。另外,也能提前一天規劃隔天的工作,讓大腦事先「預習」隔天起床後的行程,這樣的預告有助於讓自己先預備「蓄勢待發」的心情。
此外,林郁娟也建議多做些運動幫助緩解焦慮、壓力的情緒,運動有助腦袋產生天然的腦內啡,緩解對於上班、上學的壓力,讓自己的腦袋「淨下來」。至於開工當天,也可以為自己準備驚喜,例如下班、下課後,做個什麼事情或是買個什麼禮物,犒賞自己成功達成第一天不簡單的任務,讓自己對明天有期待感。然而,若感受春節連假過得不如理想中充實而懊悔,不妨好好規劃下一個連假,期待下次的假期能更充實愉快。
最後也提醒,民眾若受到心理或生理的長時間困擾,並嚴重影響生活以及工作品質,請尋求專業身心醫療管道。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