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年營收突破6兆元的鴻海,本身就是全球前10大半導體晶片買家,劉揚偉就曾公開坦言:「鴻海每年花600億美元(約新台幣1.8兆元)採購晶片,這就是我們為何跨入半導體的原因。」
為了進軍第三類半導體製造,劉揚偉(右)從旺宏手中買下竹科6吋廠,成立鴻揚半導體。左為旺宏董事長吳敏求。「除了傳統手機、電腦外,未來包括電動車、人工智慧、健康醫療到元宇宙,無一不能沒有半導體晶片,半導體業出身的劉董很清楚,這種關鍵戰略物資,絕不能掌握在別人手裡。」一位鴻海集團高層分析,「如果1.8兆元的晶片採購,有一半鴻海能自給自足,不僅能與客戶取得更大議價空間,還能創造下個兆元營收。」
劉揚偉三顧茅廬,邀請前台積電強將蔣尚義(圖),出任鴻海集團半導體策略長。此外,如果能夠掌握半導體晶片的關鍵產能,也能讓劉揚偉極力爭取的電動車訂單找到突破口。就以過去3年來看,全球汽車業飽受晶片短缺之苦,缺一顆晶片就讓幾百台車無法交貨,如果鴻海手中擁有關鍵的車用晶片產能,就能「以晶片換代工」的方式,輕鬆獲得一線車廠們的青睞。「鴻海的目標,就是要當全球第一家不缺料(車用晶片)的汽車EMS(專業代工)廠。」去年在鴻海股東會上,劉揚偉發出的豪語,背後正打著這樣的盤算。
盤點鴻海的半導體布局,幾乎可用八爪章魚來形容。「從IC設計、封測、晶圓製造、第三代半導體到半導體設備,幾乎無所不包。劉董利用各種投資與策略聯盟,就是要全面展開,打造一條龍的半導體事業。」競爭同業觀察。
去年鴻海集團宣布投資大陸紫光集團(圖)掀起熱議,後因台灣官方介入而中止。(東方IC)在IC設計方面,除早期投資的天鈺、虹晶之外,劉揚偉又與多年好友的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合資成立國創半導體,切入小型車用IC晶片。同時間,也積極布局封測事業,包括投資後段封測廠訊芯、晶圓級封裝廠中國青島新核芯科技,還入股半導體設備廠帆宣,劉揚偉更親自擔任設備廠京鼎董事長。
不僅如此,劉揚偉還整軍了一支奇兵,就是在上海A股上市的工業富聯。雖然去年投資紫光集團未果,但工業富聯成功聯手當地基金成功拿下日月光在中國的四座封測廠,希望在中美對抗的地緣競爭氛圍中,承接大陸當地的封測訂單。「未來大陸晶圓廠持續投產,不只封測需求會更高,還會有許多封測設備需求,鴻海集團本身就擅長開發設備,未來也會是另一波新商機。」工業富聯高層對本刊透露。
新冠疫情期間,汽車業飽受缺晶片之苦,劉揚偉打算建立晶片供應鏈,以晶片換代工訂單。(東方IC)自2016年入主日本夏普後,鴻海順利取得第一座八吋晶圓廠,2021年8月再取得旺宏竹科六吋晶圓廠,過去兩年又先後攜手馬來西亞DNex、印度Vedanta兩大集團,準備在兩地合資興12吋晶圓廠,成功取得晶圓產能。劉揚偉曾說:「鴻海本身就是龐大的出海口,只要能夠產出,不怕賣不掉,現在各國都想建立自主的半導體產業鏈,鴻海願意提供技術與管理,雙方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不過,劉揚偉也很清楚,12吋晶圓廠動輒千億起跳,高資本投資並非鴻海強項,更別說要與台積電等大咖去搶先進製程訂單。「劉董瞄準的都是成熟製程,以及車用晶片所需的第三類半導體布局。投入晶圓製造,鴻海皆採取少數股權的方式,也就是建廠資金由當地政府與當地廠商出資,鴻海則提供技術與管理能力,協助量產與營運。」鴻海主管透露。
鴻海在半導體的布局,也成功吸引國際半導體大廠的側目,繼去年與車用半導體廠NXP合作開發智慧聯網車用平台後,上週全球車用晶片龍頭英飛凌(Infineon)也與鴻海簽訂合作備忘錄,將共同在台設立系統應用中心,並聚焦碳化矽(SiC)晶片的開發,提供先進輔助駕駛、智慧座艙與自駕車的解決方案。「鴻海未來不僅有出海口,還能在車用晶片製造、先進封裝扮演更多角色。」鴻海主管表示。
劉揚偉(後)曾說,會加入鴻海是要還創辦人郭台銘(前)人情。(鴻海提供)也難怪,今年4月劉揚偉獲頒陽明交大榮譽博士,獲邀出席的好友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致詞時就坦言,「來這邊講話要有幾分目的,雖然不是來拿訂單的,但總要有點收穫,至少可以打下雙方合作的基礎。鴻海在發展半導體的同時,請不要忘記台積電。」
魏哲家並說,他個人相當喜歡劉揚偉的3個理念(電動車、機器人與數位健康),因為這些都要用到半導體,鴻海與台積電應該多多合作,言語中透露鴻海半導體事業已非吳下阿蒙。
今年67歲的劉揚偉,交大畢業,是半導體大老宣明智的學弟。原本在聯電旗下聯陽美國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1988年在南加州創立主機板公司Young Micro,是他在美國創業的處女作,1994年把公司賣給鴻海。
劉揚偉獲頒陽明交大榮譽博士學位,台積電總裁魏哲家、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與半導體大老宣明智出席祝賀。隔年,劉揚偉從南加州轉往矽谷創立IC設計公司ITE Tech,以個人電腦晶片為主要產品,又於1997年創立ITeX,開發纜線數據機ADSL晶片,2001年讓ITeX順利在納斯達克上市。「我的本行是半導體,在USC(南加大)念的也跟半導體有關係。那時因為郭先生(郭台銘)的關係,郭先生與宣明智就投資了這家公司,我是員工第一號。」劉揚偉曾在一場演講中透露與郭台銘之間的緣分。
返台後,劉揚偉先到普誠科技擔任總經理,2007年被郭台銘挖角到鴻海擔任董事長特助,一度負責鴻海主機板品牌業務,雖然該業務結束,但也替鴻海的主機板代工業務奠定基礎,隨後又接任B次集團總經理。「我進入鴻海,是要還郭董人情,因為當初郭董不僅買了自己的公司,還照顧了自己的家人,對於郭董,我非常感恩。」劉揚偉說。
直到2016年,郭台銘順利娶親夏普進門,劉揚偉表現的機會又來了,不僅出任夏普董事。隔年,日本東芝半導體發生財務危機,看到跨足大好良機的郭台銘立刻找劉揚偉負責。「當時Terry(郭台銘)組成了千人團隊,取名為S次集團,交給最懂半導體的Young負責,從提出標金,到撰寫說服東芝的說帖,全都由Young主導。」知情人士說。
工業富聯(圖)是鴻海進軍半導體的側翼奇兵,藉此搶攻大陸半導體商機。(翻攝網路)雖然後來鴻海不敵美日韓聯盟,失去吃下東芝半導體的機會,但也讓郭台銘看見劉揚偉的過人之處。「Young很會選擇團隊,設立一個半導體設計部門,很快就交給他們來做,會選人也很會用人。」郭台銘說。2019年,郭宣布退休,把鴻海董座大位交給劉揚偉。
看在半導體同業眼中,鴻海能否在半導體業站穩腳步,最主要關鍵還是在人才,就算有蔣尚義加持,但跟台積電、聯發科等大咖比起來,一流人才首選絕對不會是鴻海,「僅靠二軍就想在半導體業撐起一片天,恐怕還是劉揚偉最大的挑戰。」資深半導體業者不諱言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