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影評】《師控風暴》 倘若春風不化雨
發佈時間2025.02.07 05:28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5.02.07 05:29 臺北時間
女學生誤會老師性騷擾,風波一發不可收拾,但老師早有同性密友,卻不公開。(政駒提供)一個樂於和學生互動的男老師,被女學生指控「騷擾」。
關於教育工作者的理想如何被現實打擊,以及教室內的風波演變成整座校園的風暴,很容易聯想到去年入圍奧斯卡國際電影獎的德國片《失控教室》(2023)。弗朗索瓦西維爾飾演的男主角被莫須有罪名責難的處境,則令人想起邁茲米克森在坎城稱帝的丹麥片《謊言的烙印》(2012)。
但《師控風暴》最讓人心寒的是惡意來自學生。老師對某些人的鼓勵,造成吃味者不滿,透過結黨與霸凌,操控同儕。但那些自動視老師為對立而落井下石的學生群體,以及藏身背後的家長,更讓人對現今道德審判的直接粗暴,感到惶然。本片號稱取材真實經歷,怎麼看都覺得導演泰迪盧斯姆達西對這塊最難釋懷。
起初大部分老師都站在主角這邊,要求校方有所作為,因為這攸關他們的教學方法和工作權利。日後逐步的分歧,也是因為他們考量自身利益,遠高於對主角是否犯行的關切。不意外主角後來也利用校長的把柄,進而反制對他不友善的同事和學生,但那不是大快人心,而是看清人性。其實主角早早公布他的情愛生活,說不定一開始的爭議就迎刃而解,相信會有很多觀眾作如是想。但這又回到私隱與公眾的原則問題。法國電影對個人主體性的尊重,有時到了執拗的地步,卻也因此擴寬了我們對問題的看法,激盪出文化的差異。
春風不化雨,教學現場也許不盡相同,類似困境卻可以感同身受。《師控風暴》沒有《失控教室》《謊言的烙印》那麼傑出,但解剖現實的力道還是讓不少人心有戚戚。
【 加入鏡週刊會員,觀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