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media
國際

喝完酒睡一晚隔天就能開車? 日本實驗驚人結果猛打臉

發佈時間2025.02.05 10:30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5.02.05 10:30 臺北時間

日本醫師大平俊一郎實驗證實,喝酒即便經過6小時休息,仍有可能酒測超標。(示意圖,photoAC)
別再相信「睡一覺就好」的迷思!酒後隔天酒精恐未完全代謝,酒測值達0.15毫克即屬違法,超過0.25毫克恐面臨刑責,別再抱持僥倖心理,小心隔日酒駕害人害己。
酒駕行為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台灣政府為保障用路人安全,對酒駕者祭出嚴厲處罰。拒絕酒測者不僅面臨18萬元高額罰鍰,更將喪失駕駛執照長達3年,且必須接受嚴格的道路安全教育。儘管酒駕罰則日益嚴苛,仍有許多人存有迷思,認為只要睡上一覺就能將體內酒精完全代謝,對酒精代謝的機制缺乏正確的認識,才會頻頻發生「隔夜酒駕」的情況。
然而,酒精在體內代謝的時間因人而異,即使休息一整夜,體內酒精濃度仍可能超過法定標準,個人體質差異、飲酒量及酒精度數等因素皆會影響酒精代謝速度,因此不能輕忽隔夜酒駕的風險。日本醫師大平俊一郎為驗證「睡醒就能開車」的迷思,設計了一項嚴謹的實驗,透過受試者喝下3罐500毫升的罐裝啤酒,進行吐氣酒精濃度測量,實驗結果顯示,受試者的酒精濃度高達每公升0.3毫克,達酒駕標準,即使經過過6小時短暫休息後,體內酒精濃度仍測出每公升0.15毫克,以上兩數據均達台灣酒駕標準。
實驗結果證實短暫睡眠未必能完整代謝酒精,即便飲酒者認為自己神智清醒,以為睡醒後就可以開車,但絕不代表可以安全駕駛。大平俊一郎強調,酒精會導致判斷力、專注力與反應速度下降,即便沒有明顯醉意,反應仍會變遲鈍,影響開車安全。
普遍來說每20克酒精需要3.5小時代謝,但實際代謝時間因人而異,個人體質、肝臟功能、新陳代謝速率等因素都會影響代謝時間,所以即便隔天清晨,血液中仍可能殘留酒精濃度,導致隔夜酒駕。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