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靈魂出竅是真的?瀕死大腦活動曝光 科學家驗證高頻「爆發」活躍90秒 發佈時間 2025.02.23 06:29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 2025.02.23 06:30 臺北時間
研究團隊發現人臨死前腦中會出現短暫高頻的爆發活動,或許可解釋瀕死時靈魂出竅的說法。(示意圖,pexels)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麻醉師兼心理學系教授都華哈默洛夫(Stuart Hameroff)近期公開了一項針對慢性病患臨終前大腦活動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患者在心跳停止、血壓歸零後,大腦竟在數十秒內出現高頻「爆發活動」,哈默洛夫教授認為,這種腦部活動或許可解釋人類的靈魂存在,以及「靈魂出竅」現象的說法。
哈默洛夫教授進行的這項研究,研究對象為7名慢性病患者,包括2名男性和5名女性,年齡介於34歲至74歲之間。研究人員在患者即將移除維生設備的前幾分鐘,利用小型感測器連接他們的大腦,以便在患者心跳停止、血壓歸零後,立即偵測其大腦活動。
哈默洛夫教授指出,研究人員透過這項實驗發現,當人體所有機能都停止運作後,大腦竟然出現了短暫且高頻的「爆發性活動」,時間長度從30秒到90秒不等,他認為這種現象可驗證死前靈魂出竅的說法。
哈默洛夫教授進一步解釋,這項研究結果可能證明了人類靈魂的存在,並且有助於解釋為何人類在麻醉、深度睡眠或瀕死等低能量的大腦狀態下,仍然保有意識。他認為這種意識的產生源自於更深層的量子領域。他認為靈魂的活動並非僅僅是大腦神經元之間大規模信號傳遞的結果,而是源自於腦細胞內微小結構(微管)中的量子過程。
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們發現,當大腦缺氧時,會釋放出一種瞬間高頻活動。史都華更進一步指出,人類大腦中的量子信息「不會被摧毀,也無法被摧毀,它只會分散在宇宙中」。如果患者恢復意識,這些量子信息就能回到微管中,並且患者可能會在醒來後描述「瀕死體驗」;如果患者不幸過世,這些量子信息可能會以靈魂的形式,在身體之外無限延續。研究團隊最終發現,與重症患者家屬密切互動的過程中,若能告知家屬患者臨終時的具體情況,反而能帶來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