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台北市區的一座古典洋樓,推開門卻是中國壁畫、青瓷骨董家具堆砌的玄關,時光不僅停止,還訪若錯置,以為自己來到電影《海上花》的場景。這是知名設計師葉裕清50年的私宅空間「À la maison 在家裡」,「可口創造」自10月起推出「藝術家餐桌計畫」,與歐俊辰(Cage)主廚合作,以食物設計角度切入,揉合佳餚、美酒、食器與互動體驗等元素,期間限定在這即將於年底改建的話題空間中,呈現畢卡索餐桌,期待人們藉由一頓餐宴,盡情閱讀畢卡索的精彩創作歷程。
將畢卡索靜物畫化為場景之一,邀請賓客一步步進入畢卡索的世界。(可口創造提供)「À la maison 在家裡」空間以主人蒐藏的中西古物堆砌出獨特美感。
由藝術家王怡方特製的盤子對應畢卡索1951年的陶藝作品《香腸與雞蛋Botifarra and Eggs》。畢卡索1951年的陶藝作品Botifarra and Eggs。(翻攝自可口創造官網)「鴨肝凍 柑橘」這道菜詮釋畢卡索1907年作品《亞維農的少女 Les Demoiselles d_Avignon》。(可口創造提供)亞維農的少女 Les Demoiselles d_Avignon。(翻攝自可口創造官網)「緬因龍蝦 赤海膽」詮釋畢卡索1956年作品《龍蝦The lobster》。
從開胃菜、副菜、主菜與甜點,每道料理皆能對應畢卡索創作軌跡。如一道由藝術家王怡方以畢卡索陶藝作品《香腸與雞蛋》(Bottefarra and Eggs)製作的盤子,忠實呈現原始作品,原作中安放的雞蛋,蛋白部分主廚則以圓鱈表現、蛋黃則由鵪鶉蛋點綴,而香腸則是燒得焦香的茄子呼應。
主廚以最擅長的牛肉料理「牛肉本質」詮釋畢卡索名畫《公牛,十四號》。畢卡索1946年畫作《公牛,十四號》。(翻攝自可口創造官網)「季節野菇塔 黑松露」詮釋畢卡索1960年的作品《馬內之後的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_herbe d_après Manet》。(可口創造提供)「皺葉甘藍 黑豬面頰」詮釋畢卡索1966年的作品《家常菜Picasso Bon Vi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