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現場】流亡港人的療癒之道 政治暴力與抗爭後遺(下)會員專區新聞深探流亡港人子豪正在學習與創傷共處。文 劉雅婷攝影蘇立坤發布時間 2021.09.11 05:5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9 臺北時間國安法反送中憂鬱症酗酒年輕人Instagram流亡嘻哈躁鬱症香港太陽花學運精神疾病創傷症候群時代現場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受國家暴力 釀情緒困擾政治暴力的創傷療癒向來艱難,2019年以來,中、港政府對香港抗議市民的鎮壓仍在繼續。流亡在台的香港青年怎麼化解創傷,或者「與傷共處」?這張接住流亡港人的社會安全網,除了醫療服務外,還得靠在台港人的社群互助來共同撐起。大家面臨的挑戰又有哪些?「來台灣之後,我就沒有繼續看醫生。」21歲的流亡港人家希(化名)說,「我不想看。醫生只是拿藥給你吃而已。」受國家暴力 釀情緒困擾台灣心理師陳蔓棠為流亡港人提供心理支援,是漂紅樹療遇協會的成員。家希因2年前的香港修例抗議運動造成精神創傷,有自殘、酗酒等行為,在香港被精神科醫師診斷為抑鬱症與焦慮症。服用血清素使她昏昏沉沉,卻不能療癒在反抗政治暴力的過程中留下的創傷。在台灣的流亡香港人群體中,這種情況絕非孤例。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