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筆記】遇見聶魯達之後 消逝的秘魯擦鞋匠會員專區美食旅遊文 許維豪攝影許維豪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6.11.14 05: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1 臺北時間智利聶魯達諾貝爾文學獎攝影筆記擦鞋匠秘魯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1971年.秘魯.利馬.聖馬丁廣場。20歲的亞歷山大個子不高,15歲就從庫斯科山區來的他,在局勢混亂的秘魯,找不到什麼好工作,只能在廣場當擦鞋匠,附近有不少高檔飯店,一天能擦上幾十雙鞋子,倒也勉強能糊口。亞歷山大知道我想拍照,開心地擺出個憂鬱表情讓我拍,說這樣比較帥。7月涼爽的天氣,一向都有不少觀光客前來利馬,一般早上亞歷山大就能擦上好幾雙鞋,這天卻一反常態,一直到了午後都還沒開張。下午3點,亞歷山大望向對街波力佛大飯店(Gran Hotel Bolívar),1940年代開業的飯店是利馬最好的飯店之一,達官顯要,名流仕紳都下榻於此,基本上是他的客源大宗,但今天依舊沒有客人。百無聊賴的他不禁打了個盹。靠著廣場欄杆,睡夢中,浮現家鄉的影子。他在海拔3,000的山區奔跑,追著駱馬,兒時玩伴從旁竄出,手上拿著垂著腦袋的天竺鼠說,晚上吃這個啦,然後兩人笑了起來。他們圍著營火烤著天竺鼠,火光中玩伴一下子變成憤怒的左派份子,用力著搖著他的肩膀:朋友是這麼說的:「共產黨才是國家的未來。」他搖頭說:「我不懂政治,我只想吃飽。」朋友站起來盯著他:「加入我們,人人都有飯吃。」然後寫下光明之路Sendero Luminoso。逆光中朋友的身軀變得好大。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