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台灣這樣的市場來說,升息其實是相當不利的。最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年來,台灣股票市場在低成長性與低本益比的環境下已經債券化,因此,利率市場變動對於股票市場的影響更為明顯。
台灣股市之所以會債券化,主要原因是台股不再有高度成長的新興產業。80年代的金融地產、90年代的電子之後就沒有接棒的產業出現。缺乏成長性的股市不容易吸引自然人進場交易,取而代之的則是機構投資人。
今年5月,本國自然人交易比重為47.75%,創下歷史新低記錄,相對來說,外資交易比重則是大幅躍升至35.3%。當機構法人占交易比重上升之後,市場波動也會趨於理性,因此高本益比的現象就不容易出現。
缺乏成長性的題材,以及自然人交易比重降低2個因素交互影響之下,造就了台灣股市低成長性與低本益比的債券化現象。
以聯發科投資、在上海證交所掛牌的匯頂為例,上市之後連續出現了20支漲停板,市值也一度超越了聯發科。這並不是表示這家公司的獲利數字超越了聯發科,而是2者的市場評價不同所致。匯頂上週五的本益比高達70.5倍,而聯發科的本益比卻只有15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