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學家遠藤周作與小說《沈默》
德川幕府禁教時代,日本官方想出以踩踏神像辨別是否為基督徒的「踏繪」儀式。身為天主教徒的遠藤周作早年曾在長崎見過留有黑色趾痕的聖像,久久縈繞心中。1960年、37歲的他因結核病復發,住院一年多,肺部動過3次手術,病中留有踏痕的聖像逐漸成形。出院後,遠藤開始研究相關歷史,並於1965年元月著手寫小說《沈默》,隔年3月出版。

《沈默》描述1640年兩位葡萄牙教士由澳門前往日本尋找因禁教而失聯的恩師,書名「沈默」有兩大意涵,一是探索「神的沈默」、一是反抗「歷史的沈默」。前者以教徒遭遇的慘酷情境層層進逼,渴求神的回應。後者更從邊緣角度提供新觀點,為遭天主教主流歷史忽略消音的棄教者發聲,以寬容與愛,理解他們的痛苦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