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為了與你相遇》 狗才是人類的導師會員專區娛樂《為了與你相遇》是用狗的視角作為第一人稱觀點。文|劉凱西 圖片提供| UIP發布時間 2017.02.26 08: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3 臺北時間寵物影評為了與你相遇電影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一部電影,用狗的視角作為第一人稱觀點,的確相當冒險。這表示人類觀眾必須從狗的身上找到認同,但身為驕傲的人類,鮮少有人能夠「委屈」自己,去體會狗的感受。黃金獵犬貝利被小男孩伊森的家人領養之後,就一直守護著伊森。然而,《為了與你相遇》──不論是原著小說,甚至是改編成的電影──都是從狗的第一人稱觀點出發。《為了與你相遇》原名直譯,應該是「一隻狗存在的意義」:黃金獵犬貝利被小男孩伊森的家人領養之後,就一直守護著伊森,即使伊森長大之後,因為求學必須離開,他也一直掛念著伊森。貝利死後,轉世了三次,一次成為警犬,陪伴著孤單的警察,勇敢執行任務;另一次成為幸福的科基犬,在完美的家庭裡成長,最後得以善終,在主人身旁嚥下最後一口氣,堪稱「最幸福的狗生」。然而,就算不停轉世,成為不同品種、有著不同名字的狗兒,貝利始終沒有忘記,那個跟他相伴連心的主人伊森。直到第三次,他不幸被一對不負責任的飼主收養,被鍊在骯髒的後院,不分晴雨冬雪,無法離開,宛如活在永遠不被疼愛的無間地獄,之後還被飼主無情棄養。不過,這次他卻意外找到了他所掛念的「男孩」伊森──他早已成為孤獨的中年男子。他決定要繼續陪伴主人,替他尋回幸福,並且讓他知道,自己就是當年陪著男孩度過歡喜憂傷的那隻狗「貝利」。貝利轉世的第三次被不負責任的飼主無情棄養,卻也意外找到一位孤獨的中年男子,他所掛念的「男孩」伊森。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