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寺廟飲禪】清水模寺院 遇見幸福禪會員專區美食旅遊冬日朗澈,「法鼓山農禪寺」的水鏡游移浮雲,慢步經行,俯拾禪意。文 牟迎馨攝影許維豪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8.02.15 18: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法鼓山觀音菩薩宮廟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拋開傳統寺院樣貌,「法鼓山農禪寺」換上清水模新裝,虛實交錯的空間,盈滿禪味,每一條動線,每一個停駐點,甚至一杯咖啡、一頓齋飯,都是一趟禪旅行。清水模山屏的經文刻字,引人駐足。寺院建築,是演繹禪學的空間,這句話形容「法鼓山農禪寺」再貼切不過。當年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只給建築師姚仁喜6個字:「空中花、水中月」,清水模架構出如山似大殿,一池水鏡滲出流動感,清雅、樸實又渾然天成。大殿上的《心經》和天際浮雲虛實相疊。這一門禪學很有意思,農禪寺把禪修體驗融入日常生活,我踏上半日禪旅行,由室內禪堂打坐開始,練習放鬆、專注當下,再走出戶外,凝神慢行,感受走路禪,緩緩走過扶疏庭園、水月池畔,又拐進廊道,彷彿穿梭狹仄山壁,走出洞口,大屯連峰豁然矗立眼前,這一刻氣定神閒,雜念不自覺放了下來。水月池畔的禪坐體驗,讓人學會片刻放下的幸福感。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