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27年以來,鴻海首度宣布現金減資2成,多數法人認為,由於股本變小、每股純益可望增加,對於近期跌深的鴻海股價抱持正面解讀。不過,更讓投資人好奇的是,鴻海未來能否複製被動元件龍頭廠國巨的減資傳奇。

近5年來,被動元件龍頭廠國巨連續4次現金減資,減資後股本變輕盈,加上基本面好轉,股價從不到10元的雞蛋水餃股,搖身一變為攻上千元的高價股,被喻為上市櫃公司的「復仇者聯盟」盟主。

- 【第1部曲】減資4次、瘦身85%:被動元件龍頭國巨從2013年啟動現金減資案,除了2015年,幾乎年年現金減資,且有1年現金減資幅度高達7成,股本從221億元一路瘦身,到2017年股本約35億元,瘦身幅度逾85%。
- 【第2部曲】財務結構變好、產業趨勢改變:經過減資後,股本變小,財報數字變漂亮,股東權益報酬率和每股純益上升,再搭上2016年第4季被動元件的漲價潮、各種產品如汽車電子化的新需求,國巨營運面轉好,本益比獲得提升,股價開始大躍進。
- 【第3部曲】股價飆漲、屢創新高:2013年國巨股價在10元票面附近,經過5年來4次減資,加上購併,今年5月15日收盤攻上千元大關,其現金減資效果成了上市櫃公司的典範。
產業趨勢是股東賺不賺的關鍵
以原始股東為例,假設2013.9.18減資前持有100張國巨(當時股價10.3元),一直抱到今年5月14日(股價913元),減資4次剩下11.76張,再加上現金減資退回的現金、每年配發的現金股利,總報酬率約為1049%。
若看到被動元件產業趨勢變好,在2017.8.18國巨最後一次減資完畢進場,當時股價約180元,投資人抱到今年5月15日,股價漲幅達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