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專欄】金鐘過後,台劇的未來生機在哪裡?會員專區娛樂《花甲男孩轉大人》獲得最大獎戲劇節目獎,盧廣仲(左2)獲最佳男主角與新進演員2座獎,劉冠廷獲最佳男配角獎,堪稱今年大贏家。文 馬欣攝影攝影組發布時間 2018.10.08 17:1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金鐘53花甲男孩轉大人馬欣專欄台北歌手翻牆的記憶盧廣仲莫子儀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植劇場金鐘獎麻醉風暴2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半溫不熱的金鐘過後,台劇是否會在這「人人追劇」的時代中逐漸退場?這是台灣觀眾與影視業都在擔心的問題。台劇目前群眾支持度不高的問題還在,台劇除了缺錢與人才流失,還有什麼問題?《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在金鐘獎贏得最佳迷你劇集與最佳導演鄭有傑(右)。今年金鐘獎落幕了,因《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得到迷你劇集導演獎的鄭有傑,在頒獎禮上講了一段很感人的話:「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持下去,是因為堅持下去才有希望。」現在的台灣觀眾的確需要戲劇讓他們看到希望,但理智上,要思索的是目前處於頹勢的台劇要怎麼讓觀眾看到希望?金鐘一向的收視命脈在戲劇,但在今日全球海量的劇出現在觀眾面前時,已經流失收視基本盤的台劇,是否還能支持金鐘的高度,還是金鐘只是救援投手的位置?這是我們面對的最現實問題。2016年,台灣在「植劇場」系列讓觀眾看到生機,看到節奏穩定、人物設定鮮明,故事環節終於齊全,為各種類型劇打下基礎。「植劇場」退場後,去年台劇就進入一種不穩定的亂流狀態,走向類型劇的陣痛期。由許瑋甯(左起)、吳慷仁、李國毅、孟耿如、黃健瑋主演的《麻醉風暴2》,金鐘獎入圍10項只得到最佳美術設計獎。(公共電視提供)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