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上海作家路內在台大誠品舉辦長篇小說《雲中人》座談會,談起文學啟蒙,他瞇細了眼,人來瘋似地笑場說:「我這一代人受台灣流行文化影響很大,小學時我跟著母親一起讀瓊瑤小說,也讀三毛。後來交女朋友也不外乎這2種典型,如果一頭長髮披肩,會約我去看電影的,就是瓊瑤派;如果是三毛派,鐵定會問一句:『什麼時候跟我去非洲?』」全場瞬間像爆米花迸出笑聲。
有種文字 笑著讀卻忍不住悲傷
2007年,路內在中國最頂尖的文藝雜誌《收穫》連載第一部長篇小說《少年巴比倫》,一炮而紅,2014年被翻拍電影,隔年發行英文版。他的文字風格幽默暢快又傷感纏綿,題材多關注工人階級生活,被譽為是中國「70後」(指1970年代出生)最好的作家之一,網路上還流傳一句話:「微笑著讀他的文字,卻忍不住悲傷。」恰是其人其書的精髓。資深編輯人傅月庵認為,路內早年在各行各業「流浪」的眼界,替他的寫作注入源源不絕的養分,而且樂於求新求變,不是「一招半式闖江湖」的那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