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當房東收租,如果手上沒有足夠的資金很難達成,但透過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卻不用準備一大筆錢。」上班族李先生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開始投資REITs,到2013年漲了快1倍,這還不包括期間領到的息收。其實,一般投資人也可以和李先生一樣,花小錢輕鬆當包租公。
國內現階段掛牌的REITs有7檔,買1張股票僅需8000元到15,000元,而且標的物是國泰、富邦、新光這些大企業旗下黃金商辦大樓。換句話說,投資人只要花1萬元左右,就可以和金融業大老闆蔡明忠、蔡宏圖一起當房東,每年穩收3%租金。
不僅如此,投資REITs還可享分離課稅,配息只要繳10%的稅,不用再併入個人所得稅繳納。亦即只要個人所得稅率超過10%,投資REITs就有節稅空間。
「REITs既有利息收入,也有資本利得,波動比股票來得低。」有10年REITs操盤經驗的富邦全球不動產基金經理人徐翊達指出,REITs的2個獲利來源,每年租金收益(配息)及股價價差,前者約3%,半年或1年分配1次。至於後者,多半時候波動不大,不過,去年富邦一號股價漲了15%、國泰一號和國泰二號漲幅也達14%,讓投資人利息和價差兩頭賺。
「目前國內REITs檔數仍少,但好處是股價波動低,適合長期投資。投資人可優先選擇新發行的REITs,流動性較佳。」徐翊達指出,即使經濟成長放緩、消費減少,但商辦大樓屬於長租型,少說也簽約3年、5年,短期內受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