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英利的廠房是租的,僅700平方米(約212坪),員工少,老闆也得撩下去操作機器、卸貨。那時中國汽車產業剛起步,為了爭取訂單,林啟彬頂著低溫四處拜訪,有時待一下午還不一定能做到生意,即使吃了閉門羹,也不氣餒,「拒絕是一定有的,但他們是新的、我們也新的,比較好磨合。」

林啟彬在哈爾濱蹲點10年,客戶愈來愈多,包括比英利晚成立的一汽大眾。後來林啟彬與知名安全帶零組件商瑞典Autoliv合資設廠,因競業條款,而轉做汽車零組件,從簡單的防撞梁開始。
2001年英利跟隨一汽大眾在長春買地建廠,「從高爾夫(Volkswagen Golf)做起,VW底下就有奧迪。」做出口碑後,北京奔馳也找上門,雖然近年中國車市進入L型低谷,但高階車種銷售持續成長,加上布局新能源車領域,法人預估英利明年營收不會低於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