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在地仔美食6】大溝頂虱目魚帶刺裹魚漿 硬派高雄人早餐會員專區美食旅遊硬派高雄人擅吃帶刺的「魚肚湯」,湯碗裡魚身厚實,料比湯多。(70元/份)文 林嘉琪攝影葉琳喬發布時間 2020.06.06 06:47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4 臺北時間虱目魚王鵬傑小吃高雄天婦羅美食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世界麵包冠軍王鵬傑的一天,從在鹽埕區「大溝頂虱目魚」吃「肉燥飯」「煎虱目魚肚」及「魚肚漿湯」啓程。他就讀高餐時就著迷這區老街巷風情,「我喜歡這裡的老裁縫店、漫畫書店,最有人情味的是老客人在攤子上吃飯的樣子。」做歐式麵包拿冠軍的他,心魂仍眷戀老台灣的美好。王鵬傑,彰化人,在高雄學習烘焙、創業、結婚逾15年,2018年世界盃麵包大師賽藝術麵包組冠軍,現為「莎士比亞烘焙坊」創辦人。少年時曾是亡命街頭的陣頭囝仔,浪子回頭後在高雄投入烘焙創作,喜歡走踏老城區,挖掘地方小吃,熱愛結交各式料理友人。他形容高雄是生命中的轉折點,決定以烘焙回饋在地。跟著王鵬傑來吃虱目魚早餐,我還見識到了第二代老闆洪壽蓮10秒內分解虱目魚的好功夫,現切的魚腸、魚頭、魚肚都是老饕搶吃的部位,與台南流派不同的是,她還把魚肉打成魚漿,用來裹魚皮、浮魚丸,另外還加入牛蒡做成現炸天婦羅。第二代老闆洪壽蓮身手俐落,殺魚、炸天婦羅一手包。對比台南人喜歡吃無刺的清魚肚,這裡是虱目魚漿的主場。「用魚漿把魚肉包起來,湯卡ㄟ清,不會油。」洪壽蓮忙著把魚漿滑入魚骨高湯燙熟,整鍋湯越煮越鮮,鮮甜全融進湯裡。「這裡的魚肚都帶刺、厚擱大塊,台南人喜歡無刺的,阮的人客嘸看到刺還會嫌。」洪壽蓮眼裡的鐵粉客人都很硬派,她的說法也描繪出高雄人不拘小節,吃食豪氣的習慣。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