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竹芩舉了感冒糖漿的例子:「友露安裡面有0.1%的可待因(codeine,一種鴉片類成分),你卻可以隨便在屈臣氏買到,大麻有比鴉片可怕嗎?為何可待因可以0.1%,大麻THC卻要0.001%?更何況是沒有危險性的CBD還要用專案進口。」綠黨主張,CBD含量高於一個濃度就是藥物,低於某個濃度就可視為一般保健食品,「就像人參濃度不高,可以做成人參飲,便利商店就可以買,但高於一個濃度就被視作中藥,以藥品法規管制。」

台灣看似把所有CBD油當藥品列管,要求個案申請進口,但事實上,台灣患者大多自行上網購買。打開蝦皮和境外網站都能隨意買到這類萃取油,產品價差極大,從數百元到上萬元不等。依規定,CBD是非管制藥品,照理可以境外攜入,一次12瓶,但禁止轉賣。然而,李菁琪曾詢問食藥署能否攜帶入境,卻得到「最好不要帶」這樣的回覆。
孔繁錦說起他常遇到的狀況:「還是有病人買了CBD油被海關卡住,最後要來我這裡,補開立處方和證明,讓他可以領回。」賴彥合醫師亦指出,即便衛福部5月的聲明己把CBD油視為非管制類藥物:「但仍要循申請管道,否則海關還是可以沒收。」
這類境外購買還有另一個風險:根本無法確認買到的是什麼油。FDA今年曾抽查美國市面上的CBD油,發現7成的產品CBD濃度標示不實,甚至有產品被驗出CBD含量為0%。一位台灣CBD油使用者就說:「貴的油不見得好,但很多網站常見的萃取油CBD含量很低,根本是給寵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