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建立自己的交易王國後,情緒與個人喜好變本加厲,甚至在某天衝進辦公室要助理把所有地毯全都拆掉,只因為它們讓他分心。科恩為了取得巨額報酬,開始僱用專精於某些「基本面優勢」或者和特定產業有良好關係的交易員。無法做到的人,通通必須離開。此舉看似宣告薩克資本的反智時代就此結束,實際上薩克資本的投資策略走向全面捕捉內線消息的路線。
從2006年到2008年,薩克資本從3場知名交易中取得內線消息,賺進3.5億美元。這3樁交易各是戴爾案、伊連/惠氏案以及輝達案。其中輝達案的線人─焦婉瑩,是台灣培養出來的科技精英,擁有史丹福大學統計學碩士學位,還曾經任職台積電與輝達(nVIDIA)。但,也因為焦婉瑩提供的資料,讓薩克資本終於正式成為了FBI調查案件的主要對象。
最終(2013年)焦婉瑩等人被定罪,但,天才黑心交易員科恩卻沒有被定罪。原因是科恩早就留了一手。在最初盤算要以取得內線消息來交易時,科恩就聘僱團隊,做好法律上的防備措施。薩克資本的法規事務部,想出一套嚴格的發信格式來保護科恩,避免他收到明確的非公開資訊。
控制全球最大的避險基金公司之一的富翁,只付了他財產中微不足道的零頭給政府,就被輕易放過了,他輕而易舉地閃過了個人罪責。史蒂夫・科恩將會繼續交易股票和購買藝術品。檢察官餘下能做的事,就只有盡可能嚴苛地懲罰他的下屬。
薩克資本顧問公司有多位員工被起訴內線交易罪,其中主要參與伊連/惠氏案的馬修.馬托瑪,被判處9年有期徒刑。奇怪的是,馬托瑪有大量機會,能透過作證前老闆有罪來交換更輕的刑責,而他卻拒絕了。沒有人知道為何他甘願接受不光彩的審判並面對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