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第2週,我們抵達華沙中央車站與鄰近的華沙西站,大批烏克蘭難民已被分流至波蘭與歐洲各地。車站裡,成人忙著安置孩子與寵物,幾名幼兒追起竹蜻蜓。冷冽空氣裡有甜鹹蒸氣,難民領取粥液熟食,亦有不少難民在此排隊、辦理免費手機門號。車站詢問處旁,十數件毛毯整齊堆好,不時有難民取走或摺好放回。從街邊LED招牌、民車旗幟,到幼兒抓拎的布娃外衣,滿城盡帶藍與黃,是眾人無需言說的默契。

打親子訴訟 竟遇上戰爭
「我買了食物、日用品、給孩子的玩具,剛來的時候,我一直在哭。」法裔波蘭人Christine暫停在法國的工作,回波蘭擔任志工超過1週,此刻她身邊志工們正有序地張羅物資,難民在簍中尋找合適的冬衣。她舉起6歲難民女孩米拉送她的圖畫,上頭有烏克蘭語的謝謝,波烏兩國的國旗化作貓臉,中間夾著一顆密實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