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少儀回憶,2014年到2015年是中國創業浪潮,最空前絕後的時代。
【山茗主義番外篇】赴陸創業台人沒優勢?25歲就被創投相中的她建議做這行…

彭少儀,22歲放棄百萬年薪,2014年赴北京,隔年自創大陸辦公室茶品牌「山茗主義」,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和社群上推廣,讓台灣茶受到當地創投肯定,投資50萬元人民幣,最高月營收曾破百萬元新台幣。
不過,隨著大陸創投風氣大減,產品競爭越趨激烈,山茗主義的營收並未再向上攀升,於是,她一邊經營線上生意,一邊回到熟悉的台灣轉型實體,希望將台灣經驗複製到大陸店,一路走來,她有些創業心得想跟大家分享。
「尤其北京中關村,吸納了各地的資金、資源與目光」,根據2015年12月中關村創業大街官網即時動態資料顯示,當時起算的近2年,創業大街已為超過20個台灣創業專案提供免費的指導、孵化、投融資等服務,當中,兩岸創業青年互動50多次;線下互動3,000到4,000人次。

「有一條創業大街,像車庫咖啡等等的店,點一杯咖啡就可坐上一整天,享用一天免費的開放式辦公環境,當時,天天都有各種各樣官員,以及各國面孔來考察,一個月一變,但隨著創投縮手,這裏就一路衰敗下來。」彭少儀說。
台灣年輕人想赴陸創業,時機已經完全不同。彭少儀直言:「當年我說我是台灣熱血追夢的年輕人,還有人願意理我,但現在投資人已經聽膩、聽爛,不覺得有什麼特別,自然難吸引資金,」沒有經驗的人,天生會少一項東西,「就是缺乏管理經驗,只能邊做邊應對,但這樣會死得很快。」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