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農民一手拿鋤頭 一手灌溉藝術秧苗會員專區美食旅遊每年秋收時節,池上田中央上演稻穗藝術節,人文藝術和自然田野融為一體。(台灣好基金會提供)文 牟迎馨攝影李明宜何宗昇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8.01.01 08: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雲門舞集藝術農民池上伍佰稻米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雲門舞集《稻禾》以池上米鄉風景為靈感,如稻浪翻飛的舞姿走過全球30多個城市,林懷民這麼說:「編舞時,池上農友的面貌經常在我腦海浮現。」旅居池上2 年的作家蔣勳寫下《池上日記》,他心中惦著農民朋友:「在這個年齡我從頭學習,跟真正土地裡勞動的人學習踏實生活。」池上農民用心種出好米,同時深耕地方藝文活動。這群手拿著鋤頭、鐮刀的池上農民,不只打響池上米的名氣,還收服了藝術家。「他們各方面的努力和進步,打碎了我過時的農民固定形象。」林懷民在2017年秋天的《稻禾》第100場演出後向池上農友致敬。金黃稻穗、孤挺枝椏,池上俯拾皆是美景。池上人的藝文起義,故事離不開稻田。這塊土地很單純,8成以上居民務農維生,99.9%種植水稻,放眼花東縱谷,唯獨池上稻田最完整而不細碎。秋天無垠的金黃稻海,從海岸山脈綿延伸向中央山脈,場景宛若油畫般,一粒米養活池上人,也餵飽異鄉客的眼睛。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