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動物研究所畢業的盧冠安,如今已是專職投資人,1天24小時有7成時間都花在研究市場,訪談過程中,他總是習慣打開電腦拉出一段長達10年、30年、甚至50年的金融史走勢做解釋。
他觀察出美元的循環週期,並秀出歐元兌美元長期走勢圖,「以宏觀週期來看,每隔12~16年半左右,歐元兌美元就會有1次最高及最低點出現。」而這2次歐元低點分別出現在2000年10月,以及2017年初,對照美元去年大跌,吻合這樣的宏觀週期。
過去在2006年時,他因為鑽研美元歷史,發現美元只要進入貶值大循環,兌歐元貶幅都會超過100%,因此當年也靠著布局瑞郎等非美貨幣,成功創造約10%報酬率。
他的大學學弟徐袁章笑說,過去與盧冠安聊天時,就經常聽他「講古」,「那時候常想,聊這些古事到底有什麼用?沒想到在投資理財上,確實幫我了解金融世界的運作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