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牛牧場番外篇】少子化地球暖化現隱憂 開發五感體驗商機會員專區財經理財吳敦瑤(右)與施尚斌(左)是第一批公費赴美學習養牛青年,返台後在苗栗通霄開墾中部青年酪農村,後轉型休閒觀光,打造飛牛牧場。文 王筱君攝影陳俊銘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8.08.17 10:56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飛牛牧場吳敦瑤苗栗台灣老店施尚斌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丘陵地陡 地景變化豐富從中部酪農青年村到轉型飛牛牧場,走過23個年頭,以觀光休閒為主的飛牛牧場,正面臨少子化與地球暖化二大威脅,曾經牧場是許多小學指名參觀校外教學熱門景點,近年觀光產業衰退、消費主力轉往海外,盛況無法同日而語。然而無論大環境多低迷,飛牛牧場2家2代主人堅持維持酪農精神,開發五感體驗創造遊客回流率,如同形象廣告Slogan「每個人都需要一座牧場」,接觸大小動物、品嘗農場到餐桌新鮮直送蔬果牛奶,療癒疲憊的靈魂,讓身心靈都能放輕鬆。飛牛牧場為面山背海的丘陵地,花費10餘年開發整地,才能形塑今日地景。「1987年,我們找日本小岩井農場景觀設計師來幫牧場操刀,我陪著設計師先走了一趟中橫公路,還去全台第一座休閒農場走馬瀨農場看了一圈,當時走馬瀨的主任還拉我到一旁,勸我們不要找日本人設計,擔心費用太高、設計完沒錢做後續施工。」飛牛牧場主人施尚斌笑說,事實上日本設計師收費只有20萬元,「設計師給了我們4張圖,其餘你看到的,都是我跟吳董一步一步慢慢開發的。」牧場位於苗栗縣通霄鎮,地形屬於高低起伏丘陵地勢,我始終記得,初次造訪時,我還跟同行友人抱怨「還沒開始玩,竟然就要先爬一段坡」,或是心裡有數,施尚斌帶我走一圈牧場時,他主動提及:「日本設計師來時,第一句話就說這裡比他想像中的複雜,土地太陡。」丘陵地陡 地景變化豐富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