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們連賺3年,不管人民幣怎麼漲,公司都持續賺錢。」張庭維自豪地說,「我就是要讓他們了解,老闆沒有藏那麼多的貓膩(指小動作)。大陸員工也是有感情的,這幾年大陸變化很多,像勞動合同、基本薪資增加,很多廠收掉了,但我們都熬過來了。」
【工具箱天王五】不怕加薪成本增加 和陸員工拚出革命情感

張庭維石破天驚的一跪,果然收到成效,他重新調整薪資結構,並翻修員工手冊,改掉不合理之處,員工看見張庭維的決心,隔年儘管碰上金融海嘯,常州廠居然出現成立以來首次轉虧為盈。
常州廠的管理逐漸步上軌道,面對龐大的中國內需市場,2012年,張庭維也心動自創中國品牌工具箱。

「人做得順,屁股就會癢。」張庭維妙喻,「工廠我都管得起來,怎麼品牌做不起來?大陸市場這麼大,分一點餅乾屑很難嗎?可是做品牌不像管工廠,要喝酒、搏感情,我還累出一身病。」
拚了3年,中國自有品牌慘賠新台幣1億元告終,但成功整頓常州廠的戰功,還是得到張秋龍的認可,2015年便召他回台接班。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