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大象席地而坐》 內傷之作,天才輓歌會員專區娛樂片末在巴士車燈下,演員們接踢毽子,帶出了連結與慰藉。胡波將電影拍得恢弘沉重,是這個世代的一座里程碑。(大象席地而坐宣傳團隊提供)文 聞天祥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9.01.11 17:5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胡波影評大象席地而坐聞天祥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很少電影能像《大象席地而坐》,不僅扎中痛處,甚至成為難以化瘀的內傷。別人用一半的時間述說英雄旅程,胡波卻花兩倍的時間講一天之內發生的事情。 男孩為同學出頭,卻擦槍走火出了意外;女孩和師長不倫,被傳播出去身陷霸凌;喪狗的老人,面臨被子女棄如敝屣的待遇:即使是為弟尋仇的流氓,都背負著害朋友戴綠帽而跳樓的罪愆(這段情節也是唯一跟同名小說相關的部分)。所有要角,無論男女老幼、愛恨親疏,皆猶如困獸。即使前去尋找那頭傳說中的大象,這股希望也顯得有些無稽。若說這是為賦新詞強說愁,那就低估、甚至褻瀆了電影的所能。胡波不僅把角色各自的處境講得細膩鏗鏘,連結他們的手法也堪稱巧妙。而這裡面的欺凌、厭惡、冷漠、偏私,把人難為人、家不成家,化為集體與時代的陷落,那絕對是需要眼光和魄力的。它的恢弘與沉重不只在劇本而已,即使預算極低,導演都堅持在破曉與黃昏抓時間搶拍,把所選擇的自然真實,納為材料,進而塑造出灰矇鬱痾的氛圍。近乎固執的手持長鏡頭,也讓觀眾浸入到角色的世界裡,因體會理解而難以自拔。演混混的章宇,為極容易類型化的角色,給出了足夠的複雜性;彭昱暢的青春暴戾,收放自如,更讓人刮目相看,直讓我想起范植偉曾在張作驥電影裡的光芒。其實在影片最後,從巴士車燈給出的一圈光亮,角色們接踢著毽子,是有股連結和慰藉,慢慢蕩漾開來的。胡波終究為電影鑿開一個缺口,未知但仍有寄望。他人生的選擇,我無法置喙,但無論做為首作或遺作,《大象席地而坐》都會是這個世代的一座里程碑。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