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發現董雞的地方是官老爺的地。」官老爺是新南休閒農業區的主委官耀金,與在地農民都熟。他出借自己的地讓林哲安進行棲地營造。但這塊田顧好了,鄰田依舊噴灑農藥,甚至種出一棟棟建物,小鳥一樣不回來。
3年後,研究所一年級的林哲安,想藉無毒栽種來營造棲地和保育鳥類。沒祖產也沒錢買地,靠官老爺牽線找上老農,「有一位阿農伯願意跟我合作2.3甲的土地。」減化肥、減農藥,甚至零農藥。林哲安以一甲地20萬元、優於市價的價格收購稻穀,推出新南田董米。初時在部落格寫故事、創立粉專,訂購方式是最簡單的google表單,第一年15,000公斤的乾稻穀完售,聽起來一切順利,「其實從頭到尾都是困難。」






說服人難、社區溝通難、合作也難。阿農伯可以不用藥,卻改不了施肥習慣,「他們總認為要下個2、3次肥才會強壯。後來我會去租地耕種,也是希望能破除肥料迷思。」還有不認同的人酸語攻擊,「說我壓榨農民、低買高賣、有機是假的。」他聳了聳肩,看似不在乎,「氣會氣,但是不能回應,回應就輸啦!」沉著面對所有問題,「因為要把這地方顧好,要避免負面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