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的天氣微涼,我甚至還穿了大衣,江季芸卻穿著短袖現身,不免好奇地問了老師不冷嗎?「哈!我每天都充滿熱情,自然就不冷了!而且這是企管系的系服,難得受訪一定要趁機宣傳。」江季芸開心地指著衣服上的logo,談到自己已經擔任系學會指導老師多年,更連續12年獲得優良指導老師獎項,熱愛教學工作、也愛學生們。
來到江季芸的研究室,牆面上貼滿學生的感謝信,書架也擺著學生們的論文集,她還秀出幾張獎狀分享,「我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性比賽,有這些成果很是驕傲。」而之所以能有時間多與學生互動,江季芸說,也是因為開始投資後的附加效果。
江季芸談起剛開始任教時,每天致力於教學與研究。但漸漸的,少子化的浪潮襲來,學校減班、倒閉以及流浪教師的新聞層出不窮,讓私校老師人人自危,深怕哪天飯碗就沒了。
另外,教授升等得需要不斷做研究、寫paper,但一篇文章來回修改可能就會耗掉2、3年;提出升等申請後也得接受匿名審查。「這樣一來就憑運氣定生死了,但我一直是運氣不佳的人。」江季芸說,升等失敗的挫折與危機感,讓她深切思考「失業」後的生活,因此制定了「離開校園計畫」。「既然環境與制度無法改變,與其浪費時間抱怨,我決定拿回命運掌控權,開始投資理財,給自己10年的時間完成財務自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