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什麼都不會,我們3個業務帶著產品、型錄,從辦公大樓頂樓往下走,一家一家按電鈴。」第1天營業額100元,「有個媽媽可能看我沒生意很可憐,捧場買了一包拋棄式網帽,說回去炒菜的時候可以用。」跑1個月營業額才8,000元,救星竟是工商電話簿,「我們找中壢跟桃園的工廠,打電話問他們有用什麼,之後直接殺去,成交率高很多。」
不少訂單是靠「聊」來的,「後來進軍竹科,我去拜訪採購,1小時有57分鐘都在打屁,聊腳踏車、電影,什麼都聊,只有最後3分鐘介紹產品。」健談、幽默風趣是陳勇志討喜的原因。

聊得投機,採購直白告知自家公司買的價格大概是多少,初入戰場,陳勇志與夥伴們不知道利潤可以抓幾成,「就用最有誠意的報價,只賺個2成。」但便宜竟還會踢到鐵板,「價格我報0.8、0.9元,有個採購說他們進價是1.5元,要我這個誤入叢林的小白兔去了解一下園區文化。」暗示得給回扣,陳勇志果斷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