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電影《紙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日本《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或台灣的《父後七日》。「紙花」無論用在裝飾靈車或棺木,都是送死者最後一程的心意;借男主角之口,還帶出不論貧富,死亡之前都是一樣的意義。當然這只是他的想法,畢竟禮儀公司的服務還是按價分類,貧富有差的。也因此,當他為小女孩餵養的流浪貓辦正式喪禮,或是不管上頭反對替樂善好施的麵店老闆布置靈堂,這些無關利益的溫暖,既為行業的尊嚴做了平反,也對制式化的現代經營提出不滿。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