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教宗家的小兒子》 被綁架的人聲稱自由會員專區娛樂猶太男孩被教廷強行帶走,並被當作天主教徒撫養長大,雙親誓言討回兒子。(光年映畫提供)文 聞天祥發布時間 2024.07.08 16:13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4.07.08 16:13 臺北時間教宗家的小兒子影評綁架聞天祥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在《教宗家的小兒子》文雅又略帶玄機的中文片名之前,本片的原譯是直截了當的《綁架》。《教宗家的小兒子》Kidnapped年高德劭卻不改鋒利本色的義大利名導馬可貝洛奇歐,在以《黑金叛徒》(2019)直搗幫派內幕後,這次檢視宗教的排他性與洗腦的暴力。影片背景是十九世紀中葉,教廷強行帶走一個猶太家庭中年僅6歲的男孩,理由是在這家幫傭的天主教女傭聲稱在男孩襁褓時便已替他受洗,既然是信徒(即使非自願),就不能讓猶太教徒撫養,所以搶走也是正常。這個擺到現今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例,被極為華麗地呈現,服裝陳設氣派非凡,背景音樂磅礴有力,完全沒在客氣。然而年過80的老導演,並不是賣弄奇觀。導火線的女傭並非壞人,男孩父母更是無辜;宗教的對立,讓你以為的橫禍,成為他眼中的救贖!虔誠形同麻痹,善意也成了惡行。陳年舊案在此如同寓(預)言,時至今日,還是很有可能被信仰或立場綁架而不自知,想要替天行道卻成了為虎作倀。 電影進行到第100分鐘,父親把教士告上法庭,結果新法卻制裁不了舊規,他忍不住捶首痛苦。我以為電影如果在此結束,應能獲得同聲一哭。馬可貝洛奇歐卻多添了半小時片長,要講的東西變多且雜,不免讓人措手不及。但他不肯見好就收,是要我們看到長大後的男孩自以為是的「自由意志」,以及反過來想替人強硬施洗的可議。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