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封仔餅的誕生,時間要推回到日治時期,當時台東物資缺乏、人民困苦,中秋節時,大部份的人沒能力買包裝精美的蛋黃酥或廣式月餅,日本和菓子店的師傅,就把綠豆餡包進餅皮裡,壓得扁扁的,進爐烤成圓餅,再用紅紙把10個餅捲成ㄧ條,外頭寫著「月餅」2個大字,因為一條的閩南語念成「一封」,所以後來就稱封仔餅。
台東才吃得到的「封仔餅」 結合太陽餅和綠豆椪雙重口感

外型像太陽餅,內餡像綠豆椪的「封仔餅」,是台東人早期物資匱乏時,滋味最富饒的中秋月餅,位在台東成功鎮上的80年老店「福和成傳統糕餅伴手禮專賣店」,至今還保留這個傳統餅食,第三代接手,還融入在地特產洛神花,做出創新口味,吸引年輕人品嘗老台東人兒時記憶裡的幸福味道。



福和成第一代創辦人洪錫柳,當時就在日本人的和菓子店上班,學做融合中式及日式的糕餅,後來日本人戰敗撤退,洪錫柳頂下店面,也把製餅手藝傳承給後代。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