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為也是一個母親,陳美枝遇上兒童救護事件時,總是格外揪心。之前,她遇過一次嬰兒趴睡失去生命跡象的意外,「去到現場,我和另一個救護人員沿著一個筆直的樓梯爬上個案家中,一路爬一路心往下墜,看到軟綿白胖的寶寶嘴角流有牛奶,卻已沒有生命跡象時,真的是很難過。」
救護車趕往醫院的路上,寶寶的媽媽一路哭喊。陳美枝說:「我可以體會那個媽媽的心情,卻又無從安慰起。」結束勤務後,該位媽媽哭聲一直縈繞在陳美枝耳裡,「回到分隊,我和另外一位救護人員都不太想說話,因為那種感覺太悶了太難受了。」
另一種讓陳美枝難以承受的 「 重」,就是被救護對象刻意隱瞞病情,「過程中,救護人員很可能接觸到傷患的血液或體液,雖然我們一定會戴救護手套,但還是可能有風險。」她嘆了一口氣,露出無奈神情。
雖然陳美枝明白怕熱就不要進廚房的道理,但忍不住要再提醒,「擁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應該一開始就主動說明病情,如此,救護人員才能進行更完善的救護措施和防護,既可保護患者,也可保護救護人員,若是事後才說,很容易讓救護人員陷入不安,也對救護人員並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