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翻譯,他也自己寫書,第1本書是《流行病學》,那年,他在書中內頁寫下一段兒時與母親的對話:「媽媽,過年誰給妳壓歲錢呢?」「傻孩子,等你長大以後,你就可以給我壓歲錢。」書獻給母親,紀念母親陳魏蓮芷逝世12週年。
我們問起這件事,他一邊聽我的敘述,神情變得有些慌亂、無助,但他很快又平靜地說,母親是成功企業家,當年嫁妝是一座木材行,後來自己又在台南經營幼兒園、市場、戲院,但工作太操勞,「後來我爸爸調到台北,他是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生日,我媽媽回台北幫我爸爸慶祝生日,又要忙過年的事,農曆二十六日她就心肌梗塞住進台大醫院,爸爸、姊姊陪媽媽去,我跟弟弟約好第2天去看她…」他停住,頓了好一會兒,才艱難地開口:「但是…但是,凌晨時,我們接到消息,她過世了。」

那年他才高一,弟弟國二,「但我媽媽留給我們的就是一個字,愛。她經營幼兒園時,有些父母沒錢,她會說下個月再交就好,幼兒園還常常早上一開門會發現有小孩被放在門口,我媽媽就要請警察找父母,但有1、2個真的找不到,就變成我們的兄弟。」他說,母親經營的市場也常有攤商付不出租金,用賣不完的菜或肉抵租金,母親也答應,因此家中總在吃這些沒賣完的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