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角帕比出生在德國,「故鄉」這個概念僅存在於家族聚會。同志身分對他並沒太多困擾,他染金髮上網約炮,但還是免不了碰到拿膚色毛髮做文章的傲嬌炮友,「別介意!假掰白人也不是我的菜」成了他的直接回擊。

如果真要貼標籤,每個人應該都是很多不一樣的事物所組成。就像他去社區服務當翻譯,卻無法聽懂同胞的方言,外貌的理所當然遂變得諷刺。他自以為沒有認同困難,等他愛上申請庇護但也可能被遣返的伊朗男孩,愛情不但難以擺脫家族、宗教,就連政治也摻雜進來,就很難瀟灑玩玩而已了。
幸運的是2個相愛的男孩都有來自女性的理解。你很難不同情男主角的母親,因為保守和傳統沒有匡限住她對兒子的愛;更難不喜歡愛人的姊姊,她是那麼勇敢積極地追求希望,也成全2個相愛的男孩。
可以大膽,也可以溫柔;題材寫實,卻兼容迷幻。《未來的我們》從青春看世界:如果現在的我們,是父母過去胼手胝足打造的結果,那麼未來的我們呢?也許答案就在跨出去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