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紅麴與糯米發酵而成的紅糟醬,原是中國福建泉州一帶特產,湖口客家庄長大的鄧淑姿,從小吃母親做的紅糟醬,「以前冰箱不普及,客家人要延長過年拜拜牲禮的保存期,會把雞鴨豬肉食材醃進紅糟醬缸,一路從除夕吃到天穿日(正月二十)。」她45年前向母親學手藝,再加以改良,成為湖口市場內第一批賣紅糟鴨的攤商。

製作紅糟醬費時費工,因一次發酵必須使用大量米酒,許多家庭考量食用人口少,許多客家媽媽寧願買現成,取代自製。鄧淑姿捨得下重本,選用酒精濃度40%的私釀米酒、貴上雙倍價的台灣紅麴與圓糯米,加入糖鹽調味並控制發酵程度,「夏天、冬天發酵速度有差,但至少都要密封1個月。」

鄧淑姿把自家冷藏發酵槽室視為最高商業機密,記者幾番溝通下才答應首次曝光,但她仍不免擔憂地強調:「這裡是最高機密,不要拍太多啦!等下內行人看到,把我鑽研一輩子的功夫學去,豈不虧大了?」因室溫醃漬紅糟一不小心容易酸敗,透過溫控確保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