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獨門活番外篇】國小都沒畢業 他的作品官員教授搶著要 大有製墨專訪會員專區財經理財陳嘉德15歲開始學習製墨,是台灣製作松煙墨第一人,2003年獲得薪傳獎,日、韓、中都有人搶買收藏他的作品。文 謝君怡攝影陳俊銘影音林育緯發布時間 2023.02.10 05:5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45 臺北時間嘉義大有製墨學徒書法台灣老店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 「本來都在庄腳做工,父親叫我北上,我衣服收一收,一個人到嘉義車站搭火車,足憨,不會坐,都問人。」今年80歲的製墨大師陳嘉德,腦袋清晰,回憶一甲子前的往事,細節清清楚楚。陳嘉德(左)30多年前製作出台灣唯一的頂級松煙墨,因傷退休後,小兒子陳俊天(右)接棒傳承這傳統手工技藝。他來自嘉義鹿草的務農家庭,家裡有7個兄弟姊妹,15歲就北上三重學「功夫」謀生。「當初上台北,後火車站、太原路有工作介紹所,幾百種工作隨便我們挑。」國小念不到2年、認識的字不多,還是介紹所的人逐項念出職缺詢問,他捨棄修皮鞋、紡織、理髮等多數人的選擇,進入由福州師傅林祥菊經營的國粹墨莊當學徒,「對方說剛好有個工作,就只要一個人,做墨條的。墨條我們比較有感覺,學生有在用。」 陳嘉德27歲創業,懂製墨,也很有業務天分,出馬沒有談不成的生意。(陳俊天提供)當學徒要3年4個月,從掃地、幫老闆帶小孩開始,約莫2年後,頭家確定他有心要學才會真的教學。小小年紀難免想家,他也曾想過要放棄,「阮頭家娘人足好,都會鼓勵我。彼陣只有福州師傅會,她叫我一定要忍耐,說學這個很好,是台灣獨一的,以後可以自己當老闆。」學成後,陳嘉德依然留在店裡當師傅,27歲才跟岳父借了10萬元,創立大有製墨,從便宜的學生墨做起。1975年教育部明訂國小生需上書法課,墨條需求量大增,陳嘉德生意越做越大,成為學生墨最大供應商,也為許多知名筆莊代工,日產逾萬條。松煙墨的顏色保存持久,陳嘉德揉墨過程受傷,墨就會滲入皮肉,像是刺青一樣終身不掉。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