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往原民題材影視作品大部分是家庭劇,常強調原民樂天、擅長唱歌等有些流於刻板印象的特質,但我想回到實際場景,講部落真實發生的事。」有一半太魯閣族、一半漢人血統的蘇弘恩表示,《獵人兄弟》的選材與親身經驗有關,由於他曾和外公打獵,接著聽說山上發生獵槍誤擊意外,以及有部落因回饋金分配不均起爭執,於是將這些事融合家族過去的土地糾紛,串聯為故事骨幹。
首度編導電影的蘇弘恩曾在紀錄片《靈山》與《夢洄》裡,分別呈現獵人外公的生活與巫醫為族人解惑的過程,相關文化背景使蘇弘恩創作《獵人兄弟》已有田野調查基礎,寫出故事大綱與架構後,再請專業編劇陳家平擴充為電影劇本。

蘇弘恩坦言:「我們溝通的最大問題在文化上,因為家平不是原住民,編劇期間我帶他去電影場景花蓮好幾次,實地了解生活與祭儀,拍攝地點都去過一輪,表現才更真實與深入。」劇本後來獲頒2020年優良電影劇本優等劇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