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醫師在幫民眾照胃鏡時,罕見的從胃壁抓出一條長約5公分的「海獸胃線蟲」,原因是吃了不乾淨的生魚片,這種寄生蟲會造成噁心、腹瀉,抗原成分還會進入人體,成為過敏原,《EBC東森新聞》帶您深入來看。
生鮮魚肉透出淡淡鮮紅色,軟嫩的生魚片搭配白蘿蔔絲點綴檸檬,清涼爽口的生魚片上桌了。入行超過50年,李老闆對食材把關嚴格,他說這類生鮮料理,衛生細節馬虎不得。
日式料理店李老闆:「內臟是第一步驟,一定要拿掉,再來師父把一些細節,魚皮跟刺去掉。」
台灣人愛吃生魚片,吃魚當然要挑新鮮的,因為如果處理不當,小心海魚裡的寄生蟲,跑進你的肚子裡。
這是一名50幾歲女性,已經胃痛好幾個禮拜,以為只是普通腸胃炎,沒想到照了胃鏡,竟然從裡面「拉」出一條5公分的寄生蟲。
禾馨診所林醫師:「我們一般看到這樣,以為病人有開過刀,因為有一條線,我以為那是一條縫線,結果我去弄他,竟然會扭,全場尖叫。」
胃裡找到活生生的寄生蟲,臨床上相當罕見,連醫師也看得頭皮發麻,寄生蟲咬住胃壁,造成患者黏膜發炎、腫脹,這條寄生蟲叫海獸胃線蟲,會造成噁心、腹瀉,讓很多人以為只是海鮮過敏,或吃壞肚子,我們走進實驗室,解剖兩條從市場買來的白帶魚,竟然發現,有幾十條海獸胃腺蟲。
「現撈」的不一定「尚青」,海獸胃線蟲,體型大約1到2公分,最喜歡躲在海魚內臟,但有少數情況會讓它鑽進肉裡面,這時就可能被人類吃下肚。
北醫老師范家堃:「當魚快要死掉的時候,內臟裡的海獸胃線蟲,因為體溫的關係,就會移到肉裡面。」
實驗室最常「抓」到海獸胃線蟲的魚種,是白帶魚和澳洲鯖魚,另外還有竹莢魚、鮭魚、烏賊等也常是宿主。美國大學曾研究,發現全球海獸胃腺蟲,在近40年內數量增加283倍,疑似因為海水暖化,造成大量繁殖,儘管海獸胃線蟲,無法在人體內存活,但仍會造成過敏現象。
北醫老師范家堃:「海獸胃線蟲還有一個特性,他抗原成分比較不怕熱,就算你魚肉沒有蟲,但你有蟲曾經待過,他的蛋白質成分,也就是他的抗原成分會被魚肉吸收,即使你煮過熱湯也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在國外研究,他可能會引起蕁麻疹。」
生食海鮮除了海獸胃線蟲危機,還可能感染另一種可怕的海洋弧菌,曾有民眾吃了含有海洋弧菌的生魚片,上吐下瀉後,突然意識模糊陷入敗血休克,尤其免疫系統較差者很可能因此致命,要避免病菌吃下肚,魚種的選擇還有保存溫度是關鍵。
日式料理店老闆:「淡水魚的生魚片不要吃,因為比較有一些細菌之類的。」
挑選深海魚類料理生魚片,最好先將魚肉在負20度C溫度下冷凍48小時,減少因生食帶來的食安風險。
【往下看更多】
● 東森深度周報/八成年輕人沉迷耳機 恐釀不可逆聽損
● 東森深度周報/顛覆水豚軟萌形象 竟是南美熱門食材
● 東森深度周報/病從口入! 牙材管制漏洞網路輕易買
【今日最熱門】
● 柯文哲止痛藥吃到最高劑量 藥師痛批「裝病說」污辱智商
● 中職/引退記者會笑中帶淚!大師兄喊話學弟:要超越林智勝
● 醫起看/癌末少1顆腎 江守山教「日吃3食物」1年半身體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