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祖遶境隊伍中都可以看到為媽祖開路指引的庇佑法器娘傘,上面的圖樣都是手工刺繡而成,而媽祖的娘傘和鑾轎的繡品就是出自彰化一家已經有70年歷史的傳統繡莊,第一代的阿嬤今年83歲,每年大甲媽祖到彰化,她一定會到巷口守候,只為了看媽祖一眼,今年她因為膝蓋退化行動不便,但還是堅持要拄著助行器等媽祖,轎班人員還貼心的把鑾轎抬高,讓阿嬤鑽轎底祈福,完成她和媽祖一年一度的約定。
83歲的阿嬤靠著助行器從家裡一步步走到巷口,忍著膝蓋退化的疼痛也一定要等到媽祖到來,因為這是她和大甲媽祖一年一度的約定。
繡莊店阿嬤:「每年都有來,都在柱子邊看,(有跟媽祖說保佑你健康嗎),有啊說腳能走就好了。」
轎班人員看到行動不便的阿嬤守在路邊,特地安排讓她第一個鑽轎底,鑾轎還特地抬高讓阿嬤順利祈福。
轎班人員:「整個抬起來123,後面轉向。」
阿嬤12歲就開始學刺繡,和媽祖的緣分就是起於她嫁入的刺繡莊。
繡莊阿嬤:「做歌仔戲服後來做神明的衣服,有就做有就做做到70幾歲了,這幾年才休息,眼睛看不到了。」
泛黃照片裡一件件神明衣袍、披肩、芭蕉扇等繡品,從畫圖打樣描線裁布到最後縫製,幾乎都是靠著手工一針一線縫製,而大甲媽祖的娘傘和神轎刺繡就是她的丈夫承接製作完成。
繡莊阿嬤vs.記者:「我如果做到很難做的時候,我就跟媽祖婆說請祢保佑,讓我順順的做,(講完就很順利了嗎),對就很好做哈哈哈。」
隨著先生過世,繡莊也不再製作,但照片裡真實的記錄著曾經為媽祖服務的記憶和作品。
繡莊第三代接班人張先生:「因為小時候有幫趕工,多少幫忙做,我的記憶裡或許有一個經驗,但是現在慢慢的,都是現代的產品取代,所以手工的部分都比較凋零了。」
繡莊現在由第三代接手傳統的手工刺繡已經被機器取代,但一家人對媽祖的信仰早已深刻縫繡在不停轉動的娘傘上,每年和媽祖的約定也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往下看更多】
● 今晚至明晨恐下豪雨!鄭明典曬「大區塊紫爆」:暖季降雨的預告
● 新/台鐵電路故障!列車停駛 200人受影響
● 男復保被要求「補繳1萬2健保費」不爽!醫讚:合理制度
【今日最熱門】
● 快訊/貝萊德投信執行長:美國非常接近經濟衰退
● 醫起看/一天70克!1類蔬菜有助降血壓 功效曝光
● 國一凌晨死亡車禍!22歲女放警示標誌 遭追撞困車底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