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3 07:00 臺北時間

觀察/教育部不認中國3校學歷 是「抗中保台」還是故步自封?

mm-logo
時事
觀察/教育部不認中國3校學歷 是「抗中保台」還是故步自封?

記者林兪彤/特稿

日前中國疑似透過資助臺灣網紅進行親中宣傳,引發輿論延燒,各界亦擔心中國透過收買台灣網紅,試圖「文化統戰」,恐會改變年輕世代對兩岸關係的認知。但若國人與政府只因「抗中保台」而一昧拒絕交流、逢中必反,長久下來與清朝鎖國政策有何差異?除體現當前政府對自己執政的不自信,似乎也是一種掩耳盜鈴之舉。

畢業生在西藏布達拉宮前合照。(圖/美聯社)

學校遭教育部點名封殺 仍在學學生權益恐受影響

教育部長鄭英耀於20日宣布,為保護我國青少年免於被統戰,全面禁止國內大學與與隸屬於中國統戰部的學校,包括中國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北京華文學院等3所學校交流,未來教育部也不會採認這些學校的學歷。

不過,由於目前仍於3校在學中的台生仍逾2000人,權益如何保障?其中廣州暨南大學為中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高考錄取分數線長期穩居廣東省高校前列,僅次於廣州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依照英國高等教育中心(QS)公布的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廣州暨南大學位居第580名,也是全球商學院認證機構「工商管理碩士協會」(AMBA)認證通過的學校。

如果將廣州暨南大學放在台灣,足以名列頂尖大學之列,其文憑在就業市場上亦具有較高的競爭力,過去也吸引不少台灣學生選擇就讀,但若教育部喊話鼓勵青年放眼世界,卻打著危害國家安全名號,最終不承認這些學校的學歷,將對許多學生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

廣州暨南大學為中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圖/廣州暨南大學官方微博)

以政治干涉學術交流 當局政府是否操之過急?

而海基會也表態支持教育部作法,表示如果交流產生的作用,是另外一個是自我矮化或放棄自身國家主權,或侵蝕到國家主權、利益、民主制度交流,「基本上與我們國家的利益和目的就相違反,它相對的可能是對方的目的,變成交流是對方的手段,他達成對方想要達到目的矮化臺灣,不承認臺灣作為一個中央政府一個整主權國家的事實」。

據了解,港澳台學生赴中國就學的方式多樣,包括港澳台聯招、高考、台灣學測申請及華僑生免試入學等方式,台灣每年亦有不少高中畢業生選擇前往中國就讀重點高校。但政府為保免於遭「統戰」,而禁止學生赴知名大學交流,政府打著抗中保台口號,犧牲青年擴展眼界的教育權利,恐被世界貽笑大方,而年滿18歲的高三學生,已有其獨立思考辨識能力,選擇赴中求學交流與否,其實政府毋需插手干預。

中國人工智慧新創公司「DeepSeek」橫空出世,引發各界關注。(圖/美聯社)

「我的優勢,你的資源」 中國吸引青年負笈前往的特色

近年中國不少電影及電視劇作品、美妝品牌、奧運選手表現、3C產品、咖啡茶飲、洗腦神曲,甚至人工智慧新創公司「DeepSeek」等,從無人機到電動車,中國在許多領域逐漸成為主導者,也在國際獲得不少討論聲量。

面對中國近年蓬勃發展,不少國際學生看準其產業崛起,選擇前往中國讀書,也許不只是為了單純「學習專業知識」本身,而是在當地求學的學歷與經歷,可以讓他們在這個僅次於美國世界霸權的國家,提供青年更大、更廣的國際化就業市場,「我的優勢,你的資源」亦成為中國吸引各國學生負笈前往求學的特色。

「我的優勢,你的資源」,成為中國吸引各國學生負笈前往求學的特色。(圖/美聯社)

理性交流、深化理解 台生赴中求學看到不一樣的視角

大學時期曾經赴廣州中山大學當交換生、就讀政治與行政相關科系的高同學,接受「FTNN」訪問。針對中國學生是否會嘗試「洗腦」台灣學生接受所謂「紅色思想」?高同學表示,當時同學們聽到自己是台灣交流生時,第一時間不是試圖進行文化統戰或是洗腦,反而是對台灣的生活型態感到好奇。

「包括手機使用的輸入法差異等等,他們會很想要我多分享一些和台灣有關的一切。」高同學也指出,自己交換的學校,學術風氣比較崇尚自由,並沒有感受到不好的氛圍,是個很友善的學習環境,可以暢所欲言,激盪出不一樣的想法,進行深度的交流。

不過,教育部將不承認包括廣州暨南大學等三所學校的學歷,引發台灣學生擔憂,教育部的計畫很可能對這些學生的未來就業和學歷認證造成影響,特別是現階段還仍在學,尚未畢業的學生,面對教育部突然其來的震撼彈,正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尷尬時期。

台灣每年有不少高中畢業生,選擇前往中國就讀重點高校。(圖/美聯社)

面對教育部對中國學歷恐不採認,「FTNN」詢問高同學,如果你是仍在學的學生,屆時你畢業後會選擇返台灣工作,還是留在中國發展?高同學則表示,自己會在取得學位後,留在中國工作,或者去國外繼續深造、就讀研究所,「畢竟港澳台學生能錄取的大學基本上不會太差,在QS排名上也不會太難看,可以當成一個跳板。」

至於當初為何選擇前往中國交流?高同學表示,自己本身就有想出國讀書的想法,剛好學校有提供赴陸交換的機會,也很幸運被第一志願錄取,不僅語言跟文化相近,也是世界頂尖的大學,「班上的同學幾乎都是省內高考排名前15%的優秀人才,自己必須得加倍努力才能跟得上他們。」

高同學也分享,自己在台灣讀大學時,一學年才能上完的進度,在中國不到一個月就能上完,而且是原文書,「每星期都有case study(個案研究)需要上台匯報和寫論文,這樣的課程強度是我在台灣沒有經歷過的。」

對於在中國留學最大的感觸,高同學回憶,自己一開始真的很受挫,靠著努力認真才追上其他同學的腳步,「中國學生對自己未來很有規劃,在台灣學生大學時期還很迷茫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在衝刺GPA,把積點刷高去申請國外的offer,或是參加各種類型的比賽和夏令營,去爭取保研的機會。」

看到身邊的同學們嚴格執行計畫,也讓高同學開始思考對未來規劃,和同學一起下課後去圖書館挑燈夜戰,為考取研究所做準備,雖然錄取的學校並不是第一志願,但至少是自己喜歡的科系。高同學分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應該是自己赴中國交換時的最大收穫,「遇到的同儕都很上進,自己也會受影響,進而嚮往更好、更高的未來。」

近年中國美妝品牌、3C產品、咖啡茶飲等,在國際獲得不少討論聲量。(圖/美聯社)

憂統戰滲透當局急喊停 「抗中保台」拿學生開刀?

然而,面對教育部宣布與隸屬於中共統戰部的大學學術交流,而這項禁令生效日期就是2月20日當天,如果有台灣人在今天以後入學就讀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北京華文學院這3校,學歷將一律不被我國採認。總統賴清德也對全國大學校長喊話,面對中國持續不斷的統戰和滲透,希望各校跟中國進行交流時存有風險意識,共同保護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和科研成果。

不過該舉也引發朝野討論聲量,在野黨紛紛批評,「學術歸學術,教育歸教育,操弄政治、搞抗中保台也不要拿學生開刀。」曾就讀廣州暨南大學的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也回應,幾乎全世界所有先進國家的教育部,都承認廣州暨南大學的學術成果及文憑,更有80多個國家的學生前往就讀,砲轟賴清德政府持續當井底之蛙,試圖透過一貫伎倆,替大罷免添柴火。

在中國求學的學生多了一個文化接觸的機會,用以重新定位兩岸關係及台海和平。(圖/Pexels)

青年赴中求學淪統戰活棋 論反中思想的文化迷思

廣州暨南大學是一間百年名校,但學生預期中國經貿市場活絡、港澳台僑生赴中求學、考取證照門檻相對較低情況下,改革開放過後的當代中國,若能提供學生在未來就業市場上更好的工作利基,赴中國交流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亦毋需為此質疑赴中求學的台生對台灣的政治忠誠或認同。

不把「逢中必反」的立場與情緒強加於對方的立場上,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體諒。在中國求學的學生多了一個文化接觸的機會,親眼見識教科書對中國片面的、或是媒體炒作的誇大的印象,讓在對岸求學及生活的經驗,用以重新定位兩岸關係及台海和平,理性交流、求同存異,才是突破國人對過往中國存在偏見,用新的觀點審視雙方立場的方法。

是交流還是統戰 兩岸青年理解困境與順境並存

梁啟超先生有句話,至今仍膾炙人口,「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的成長階段。在全球資訊交流爆炸年代,面對兩岸僵局、國際地緣政治緊張情勢,赴中國求學之學歷雖不應被過度誇大價值,也毋需對青年交流戒慎恐懼,唯有大膽突破、果斷前行、才是突破禁區的唯一方法,青年在這樣做,國家自然應該以此為榜樣。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觀察/大罷免潮遍地開花!「不支持=不愛國?」 在台港人這樣看台灣民主
觀察/假新聞、真造謠?「過度吹捧文章」層出不窮 學者張競點媒體亂象
人物/「中國不會永遠跟隨美國之後」!DeepSeek 創辦人梁文鋒 讓華爾街顫抖的東方力量

更新時間|2025.02.23 07: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