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鑷子,屏氣凝神小心翼翼撕下紙上的膠帶,眼前這張日治時期「台大實驗林舊有地圖」,年紀已經上百歲,有破損、碎裂等,歲月的痕跡,類似這類的文物,保存工作刻不容緩,檔案室志工,各司其職,做修復工作。檔案修復工作工序繁瑣,要先把紙潤平,再刷糊,採米字型刷法向外擴,將檔案搭黏在托紙,隔著化纖紙刷平檔案與托紙,托紙四邊刷漿糊、貼啓口紙,用刷子輔助提起檔案貼上晾板,這些檔案修復工作,保留了台大的文化資產。
台大博物館群檔案館館長 葉明源:「國立台灣大學檔案館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所大學的檔案館,我們除了總區大學的量體之外,還有十個附設單位,像各位所知道附設醫院就好多分醫院,那整個加起來的量體相當巨大,那光是本館我們就有兩百多萬卷的檔案庫藏。」台大創校近百年,檔案修護室主要任務是修裱日治時期至今的校存永久紙質檔案,包含收發的公文、手寫簽稿、書信、便條、會計報表、地圖等,經過攏長的修復過程,終於大功告成。
檔案經過晾乾,用自製的「竹起子」刮開邊糊,裁切後入庫典藏,志工日復一日的修復工作,默默地當「老舊」檔案的無名英雄。台大博物館群檔案館館長 葉明源:「跟現在的AI趨勢,看起來剛好是一個逆向的狀況,現在追求一些快速效率,或是甚至虛擬的世界,剛好是一個逆向的狀況,現在追求一些快速效率,或是甚至虛擬的世界,剛好跟我們檔案是成為一個非常尖銳的對比,每一個檔案案件都是獨特的,它沒有SOP那它有很多的經驗值在裡面。」即使邁入AI的科技時代,檔案修護仍需要人力付出,讓每一張永久保存的舊損公文都能長期保留下去,傳承給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