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昨天兩天舉辦「113學年度客語結合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基礎人才培力工作坊」,來自全台11縣市、51所學校的教師們分享、交流。有學校成立合唱團、透過唱歌學客語;也有學校結合卡拉OK推動學生參與客語認證,甚至連阿公、阿婆都一起參加客語認證。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今天出席此一工作坊的閉幕典禮,感謝所有努力認真的教師,願意投入將客語與教學結合,成為客家教育及語言文化向前推最大的力量。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羅烈師則表示,「我們這代肩負很大的使命感,若不主動開口跟孩子說母語,客語又要如何傳承?」這點非常重要。
苗栗縣九湖國小校長陳秀卿分享,他在校內的客語合唱團學生,讓學生透過唱歌學客語,甚至一路拚到全國賽,這個經驗對偏鄉小校而言非常寶貴。新竹縣福龍國小教導主任蘇振鑫也說,結合卡拉OK方式、推動學生參與客語認證,人數逐年漸增,還曾遇過學童的阿公、阿婆來參加認證。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1/2025-01-17-5.webp)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1/2025-01-17-3.webp)
「我是來支持客語、挺客語的!」新北市永和國小課研組長萬貴真說,「不管是客家話、Holo話、原住民語等,只要是母語都同等重要。」他說,曾經有家長到學校問他孩子說的客家諺語是什麼意思,讓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次參加工作坊既感動又衝擊。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1/2025-01-17-4.webp)
來自臺中市的新成國小教師吳欣怡則透露,除了透過課程學母語外,他希望同時讓學生尋根家鄉,了解在地東勢文化,如洗衣場、石虎、新丁粄節等,這也是他想投入客語結合教學計畫的原因。
兩日工作坊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張素貞擔任主持人,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羅烈師、國家教育研究院教授范信賢共同和來自11個縣市、51所學校的教職人員研討客語復振與校訂課程的交流與發展。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從108學年度起實施,明訂學校正式課程依性質區分為「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二大類,其中「校訂課程」以彈性學習方式實施。客委會為提升學生學習客語的質量,從107學年度起辦理「客語結合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實施計畫,讓學校在彈性學習課程,依學生需求並結合客庄特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及客語學習,舉辦工作坊促進教師研習交流,孕育學校及區域具推動客語校訂課程人才,共下為客家語言文化盡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