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范修語/台北報導】台北國際書展今天最後一天,民眾不畏寒流一早就在門口排隊等待入場,客家館亦由《客新聞》專欄作家、聯合報前記者何來美打頭陣,分享客家文化信仰與南北差異,如北部有過「天穿日」,南部過「秋歇」。他必歸納客家政治傾向是「北藍南綠」,只因北客人數比較多,因此一般人覺得客家人偏藍,不過各個客庄鄉鎮亦因為各自歷史因素而有不同的政治傾向。
資深媒體人何來美自從客新聞2022年成立至今,每週五持續出刊專欄文章,講述台灣客庄生活、民俗與人物故事,其精選100篇文章,在去年10月集結出版成《臺灣客家采風錄》。
何來美分享,他希望自己的文章能有可讀性、帶有歷史知識,希望讀者每週讀完後能有所收穫,增進對客家文化的認識。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9-lty02687.webp)
何來美集結其在《客新聞》的專欄文章,出版《臺灣客家采風錄》。李台源攝
「台灣很小,但南北客家人有很多差別。」何來美分享客家在文化、習俗、農作與政治南北差異。在文化習俗上,北部客家人在春節有「尞天穿」、掛紙習俗,南部則因為氣候溫暖,已在準備第一期稻作,屬於農忙時期;相反的,北部客家人立秋農忙,南部則是農事空檔,因此有「歇秋」習慣。
「六堆客庄『立春前好蒔田』,桃竹苗客庄『春分前好蒔田』,最遲插秧客到清明。」何來美說,農作時間牽涉到客家的南向、東向移民掃墓的時間,北部客庄在元宵後掃墓,方便宗親提早前往移居地打拚;南部在三月底前後掃墓。
至於客家人在島內的移民,何來美分析,客家人東遷源自於日治時期總督府鼓勵。總督府1909年在花東設了五個移民村,不只鼓勵日本人移民,也鼓勵西部閩、客族群遷居。如前立法院副院長饒穎奇家族,即是苗栗頭份人,其叔公饒永昌1906年就移民花蓮,帶動饒家與頭份居民東移,因此鳳林也有「小頭份」的稱號。
另外,1931年蘇花公路通車、1959年八七水災等,都再帶動一波移民潮。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9-a0006159.webp)
民眾把握書展最後一天,前來客家管聆聽《客新聞》專欄作家何來美講座。范修語攝
信仰方面,花東客家人主要信仰五穀爺與義民爺,香火分別來自公館五鶴山五穀宮、新埔義民廟。何來美說,五穀宮與義民廟信仰,牽涉到四縣腔與海陸腔族群,不過許多花東廟宇兩個都拜,花東客家人亦出現「四海腔」。
客家的南向移民,亦與日本人有關。何來美指出,日本人早期來台開闢農場,但許多日本人水土不服返鄉,農場因而缺工。日本成立三五公司,在彰化二林、高雄美濃成立農場,各有三千公頃,需要工人,聘請苗栗廳服務的白石喜代治當場長,因此從苗栗公館銅鑼獅潭一代招募客家鄉親南下。
此外,日本時期台灣最重要的產業樟腦,不過因為北部淺山樟林砍伐殆盡,「一山過一山南遷,從東勢、新社、國姓、集集、中埔,再到甲仙、六龜與杉林等」;何來美也說,自劉銘傳時代台灣建鐵路,當時鐵路的枕木是苗栗獅潭從事筏木、焗腦的墾戶黃南球提供,鐵路局早年有多客家人即是如此。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9-a0006141.webp)
資深記者媒體人、《客新聞》專欄作家何來美。范修語攝
何來美點出客家人的政治傾向,他歸納客家「北藍南綠」,但因為北部客家人佔八成,六堆只佔兩成,因此一般人覺得客家人偏藍。此外,各個客庄鄉鎮亦有因為各自歷史因素而有不同的政治傾向,如通宵、卓蘭、新屋與觀音等因為白色恐怖關係,並沒有那麼藍。
此外,美濃在南部相對沒那麼綠的客庄。何來美分析,美濃軍公教比例高,對民進黨政府年金改革等政策不滿,因此高雄市長陳其邁選舉得票敗給國民黨的候選人柯志恩。如今客家人往都市遷徙,現在高雄客家人最多的地方已變成是鳳山。
至於屏東八鄉是全台最綠客庄,何來美說,應與當年屏東縣長邱連輝被國民黨打壓有關。何來美也分享他從事新聞訪談得知的祕辛:邱連輝是蔣經國密友,也因此在美麗島事件被捕後就迅速獲釋。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9-a0006176.webp)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9-a0006057.webp)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9-a0006234.webp)
![](https://hakka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5/02/2025-02-09-a0006209.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