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環境部國環院與經濟部水利署今天簽署合作備忘錄,將開展氣候變遷減緩、調適、治理技術等應用研究。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和水利署將有更進一步合作,包含透明淡水河計畫會盡速展開,期盼淡水河跟巴黎塞納河一樣可以游泳。
彭啓明表示,環境部與水利署有很多的合作,在淨零上,水利署是第一個執行碳足跡的公部門;而水利署也是首個將河川地、水庫種樹、獲得碳權的部門。
彭啓明說,在河川整治上,後續環境部水質保護司會與水利署合作,執行透明淡水河計畫,期盼淡水河「跟巴黎塞納河一樣可以游泳」;二仁溪的整治,希望未來3年內能解決;最後則是加強氣候變遷調適,水利署有很多案例,如百年大旱,產業界都沒有太嚴重的影響,都是水利署的作為。
彭啓明也說,「透明淡水河」平台未來幾個月內會推出,類似空氣品質監測般,讓附近居民知道什麼時候水質會比較差。

水利署長賴建信表示,淡水河附近已設有監測站,將盤點資料,看哪些地方有潛在污染源,採取相應的措施;氣候變遷對海水潮差的變動,可能對淡水河水量排出也會有影響,今年起會啟動新計畫,針對極端氣候對水量的影響,進一步延伸到水太髒的問題。
水利署表示,將與國環院自今年起執行先導計畫,針對氣候變遷下「水太多、水太少、水太髒」相關議題進行資料及技術盤點,並於2026年起共同啟動氣候變遷調適與風險韌性跨域應用整合第一期計畫,建立公開平臺提供循證治理所需空間資訊資料,以科學數據為基礎,提出跨域整合調適具體行動方案。
國家環境研究院院長劉宗勇致詞時表示,環境資源與水利署是脣齒相依,氣候變遷的暴雨、乾旱,會反映在水資源的管理,調適要超前部署,如海平面上升、地下水變動,希望透過科學研究加強。
環境部表示,未來雙方開創合作的重點將包括氣候變遷跨域調適、治理、污染防制等議題,同時運用流域系統性治理規劃與流域數值模式結合於氣候風險調適,以達到循證治理的目標。